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深度评论】王瑞:生命之河 生命之歌

0 2014-01-02 05:08:00   蜂鸟网   作者:王瑞   责编: [专稿]

    地球上的人类在探索外星球时,首先是寻找那里是否有水的成分。原因很简单,有水就可能有生命的存在。由此意义而言,人类的生命源之于水,水不但起源了人类的生命,汇聚成河流的水源还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一条又一条大河,不断地承载着人类的斑斓曲折历史。先期的古文明,是依照河水流域的范畴而形成和命名的。例如,中华文明源于黄河流域,埃及文明源于两河流域等等。所以,人们习惯把孕育生命的河流誉为“母亲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一条大河》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的创立,意图在号称“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主阵地”的西双版纳,以影像方式统合呈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并且从这片蜿蜒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悠久历史遗迹的神奇地带,伸延亚洲之外的世界著名河流的辽远视野,展现出人类一家的开阔胸襟。

    人类文明起源于生命的源头活水,摄影为人类文化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空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集纳河流文明迹象为脉络,汇地域生活之流、聚世界文明之派,心有灵犀一点通地发扬文化沟通融会的普世精神。此展结合地域特色,以点带面的策展方略,为中国摄影节的未来走向,提示出一线不图大全、但求独到的新思路。

【深度评论】王瑞:生命之河 生命之歌
摄影评论家 王瑞

   《方丈记》开篇有道是“江河流水,潺湲不绝,后浪已不复为前浪。”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纪实类型即为源远流长的影像主流。展现河流文化的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接续探索30余年以来的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实践。本次展览呈现的一批以侧重细节见长的视像组合,这般洋溢抒情意味的影像构成,截取某地域传统的生活流影,波澜不惊地浮现于观众眼前,颇似一段即兴吟唱的民歌咏叹调。

    于是,一种纪实影像散文,饱蘸诗化的美学语汇,娓娓而谈地汩汩流出,悄然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诸如葛华的作品《古运河》,水域人家日常生活的淡然纹理,平静地顺时光的河道流动。云南摄影人胡群山的作品《宁静的山村,不平静的时光》,抒情地刻画了在大山谷底一道可望而不可及的水流之巅,只能靠雨水养育的山民们,过着犹似与世隔绝的简朴农耕生活。山村很宁静,即使遭遇大旱无雨,仍然过着几十年如一日、甚或几百年也如一日的艰韧生活。罗怀学《似水流年》的金沙江畔和黎明《家园》的宜昌长江边,他们从看似信手摘取地平凡生活实况里,精心提炼出耐人寻味的图像意涵。金平刻意用蓝晒的印相工艺,在视觉形式上疏离了现实时空,云南江河流域的新旧景物,全被他文物化地镌刻于手工纸页,宛如夜光里的清幽河面,秦时明月映照汉时水。李维俊的云南《布朗山》拉祜山寨的人像照片,饱满写实地刻画了山民们继往开来的古朴造型。

    这种样子的一批纪实影像,时代的标志经和缓的诗意而淡化,已然脱出了以往“社会纪实摄影”的概念范畴。这样的影像形态,难免会招来社会批判观点的尖锐批评。然而在不乏沉重影像频现的主流摄影节之余,一个边远地域的主题性摄影展会,流露着南传上座部佛教自然凝聚的东南亚地域文化性格,以世俗和平来协调动荡不安的人间风云,未尝不是一派弘扬普世价值的可取之处。

    近年来日渐成熟的中国纪实摄影,由之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类型分支。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所彰显的作品,多属于一种约定俗成的“人文纪实影像”。这种由不同美学表现形式构成的纪实影像,可以区别于那种更具媒体传播功能的批判现实主义式的“社会纪实摄影”。此展中除个别带有“观念摄影”形式的作品,几乎所有照片都不同程度地合乎广义“人文纪实影像”的风范。

    值得留意的是,身为云南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尹欣,发自对摄影的由衷热爱和特别重视,在一个边疆省份连续打造出大理国际影会和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两个形成国际影像的事物,胆识独具地给本地策展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仅有力地培育和鼓励了相当一批云南本省的优秀摄影人才,还藉由举办作品展览的机会发掘了国内一些后起之秀摄影人。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的艺术总监许云华,多年来亲临观摩借鉴中国重要摄影活动之经验,终于在自己家乡的大金塔下使梦想成真。出任总策展人的石明,近年来曾相继策划过几个独具匠心的云南摄影人联展,尤其擅长于发掘一些经过长年认真磨练而厚积薄发的民间无名高手的沉着力作,体现出策展人应有的伯乐眼力。新型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的继往开来,反映出云南土生土长的草根人才们,孜孜以求的国际视野和踏踏实实的稳健进取。

【深度评论】王瑞:生命之河 生命之歌
西双版纳风光

    而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办好对普及和提高摄影文化均有益处的中国式的摄影节,看来更需要的是扬长避短的独具慧眼。相较于面面俱到的大规模搬演,凸显地域人文景象的国际摄影展,以某个具体主题为焦点,折射各种不同手法的表达形式,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互动效果,有助于集中深化特定题材的影像实质。像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这样由非主流策展人所主掌策划的由非名家力作为主的另类影展,在尾大难掉的中国摄影节超级模式之外,因地制宜地另辟出一派活跃生机。

    若干纪实摄影老手一反被标签化了的沉重主题之作在此展的首次披露,与此展松散格调的影像风格相辅相成。以《乌蒙矿工》出道的云南摄影人耿云生,这次用舒缓的黑白淡彩笔调,描画了茶马古道间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涯野趣。徐晋燕的《盐井》,娴熟地运用“国家地理”技法,简练勾勒古老的传统工艺事物。以拍摄黄河著称的于德水这次的《黄河岸边》,“散片”化了百姓生活的瞬间情趣。这般撷取老手之新貌的作法,得以避免名家旧作一再赶场摄影节的翻炒时弊。

    影像事物的多功能和多义性,及其视觉语言的世界通识,在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的策展实施中得到全面体现。例如兼具摄影科技、地理考察和艺术审美等含义的鸟瞰视角之航拍,用于概括地域面貌形态,有效地丰富了人文纪实影像的概观表述。杨学光的《航拍三江》,尽显云南崇山峻岭间汹涌澎湃的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的壮观质地。奥地利摄影师迈克尔•阿斯丘尔(Michael Aschauer)的《多瑙河全景照片》,采用自创的数码影像采集设备,采取类似中国名画《富春江》图卷式的表现形式,对流经欧洲中部几国的多瑙河沿岸,做平行透视的遍览扫描:“我所做的这个“河流研究”(River Studies),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关于河与人之间关系的艺术探索,我尝试在顺流移动的船只上架设数码照相机,以此独特的自创机械眼摄影工具,对河流景观做线性扫描的全景组合。影像画面上所呈现出的美妙水纹,映照着以河流功能为载体的具象文化景观,进而深入理解河流作为一脉永恒生命或历史流程之象征。”迈克尔•阿斯丘尔还希望获得以此法拍摄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之机会,有此为鉴,不知国人何者能依地利之便而捷足先登,实现万里图卷的大江大河全景影像宏图之壮举?

    每一条大河所流淌过的亘古岁月,无不涌动着永恒的历史机缘。自然的大河,浸透历久不灭的原初神秘。逐河而居的国度民族,挥洒着世代传统的民风民俗。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本着“江河文化、多彩民族、丰富影像”的宗旨,遍选东南亚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邻邦国家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的照片作品,生动详实地传达了与中国云南原生态根脉相承的区域民俗和地貌景象。策展人石明旨在“使我们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江河的存在状态,以及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生灵所孕育出来的人文精神底蕴。通过作品展示的并置关系,让观者看到摄影师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之实施,凸显西双版纳国际影像独一无二的地域影像特色。

【深度评论】王瑞:生命之河 生命之歌
西双版纳风光

    作为文化形态和影像方式的对照比较,此展还吸纳了美洲的美国密西西比河、巴西的亚马逊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等世界主要大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的照片和视频影像作品。美国摄影师亚历克斯•索斯(Alec Soth)的视频纪录片《沉睡于密西西比河畔》,在世纪末追踪采访了一批为坚持反抗主流社会价值观,选择出世隐居的1960年代老嬉皮士。一条被誉为“美国父亲河”的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流域生态的形成史,也是美国移民社会兼收并蓄的成长史。亚历克斯•索斯居然沿着滋生幽蓝布鲁斯和黑人爵士乐的密西西比河,为离群索居藏到世间深处的“大隐之士”们的凛然精神谱一曲挽歌。

    南美洲的世界第一大河,经德国杂志摄影师米杉(MichaelEnde)和圭劳德(S. Guiraud)光顾的亚马逊河巴西流域印第安社区的自然人文景观,流溢着浓墨重彩的异域情调。法国摄影师鲍卢左(M.Paoluzzo)和瑞菲特(D.Riffet)镜头中的非洲尼罗河流域黑人原住民生活,传统与现代形成强烈对比。《约克郡的河》是英国摄影师伊安•比斯利(Ian Beesley)的黑白组照,即有地域风光的画意写照,还有地域生活中的工人肖像,人文影像的内涵配合相得益彰。

    而以拍摄中国题材著称的法国摄影师阎雷(YannLayma),云南元阳梯田与农人的美轮美奂诗画彩色组照《山的雕刻者》,谱写了外国人看中国的秀丽篇章。类似“天下一家”的普世精神,还体现于国人出游邻邦的友好拍照作品。资佰和珀泊这一对年轻恋人,从西双版纳出境,历时三个月携手沿湄公河一路摄影旅行到大河入海处,留下一串珍珠般的影像之诗歌:“一样蓝的天/白的云/一条河将村村寨寨/轻轻柔柔地怀抱/风带走了沙/雨带来花/看江水慢慢地流/一样绿的田/白鹭和水牛/寨子远处高大茂密分不清层次的热带雨林/薄雾像纱帐般在眼前幻动。”

    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的映像意味,那些折中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各自长处的作品,得以不拘一格的淋漓呈现。“人文纪实影像”基于真善美意识的表现语法,未始不是中国文化精神之儒道释的哲理体现,印证了摄影形态之间本就不存在截然分类的概念界线。这或许就是此展虽不刻意于鼓噪学术性,却能以具象范例来映衬学理的本质。其实摄影展会的学术性并非仅止于抽象强调理论,此展遴选作品时避免故作高深和怪异唬弄之流风,坚持表扬殷实劲道的影像风范,这即是尊重观众的一种淳朴的学术态度。

    即便是艺术成分明显多于纪实成分的作品,作者的创意也饶有趣味地落实于观众能够领会的程度。例如,李志雄巧取滇越铁路云南境内的历史遗址为场景,将一位穿蓝制服的中国男子真人搭配一个套裙装的洋女子模型,戏剧性表演地安插在其遗址环境中,隐喻一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云南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和法国的一段文化交融的历史故事,看似荒诞不经却意味深长,犹如世界文学名著《情人》里那曲湄公河畔中法异国情人间蚀入骨髓的恋恋深情。

    而曾翰《酷山水之三峡微澜图》自道:“拍摄着这一卷卷的‘酷山水’图卷,欲悲愤,却无从而起,代之是一种巨大的幻灭和虚无。”被“人定胜天”观念塑造改观后、经曾翰“观念摄影”化了的长江这条民族大河之风景,继孔夫子之后,曾翰也在川上曰:“如果时间之流逝终究会带走一切,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此展中,竟然是在这样一套四张的“风光照片”上面所发出的“天问”,行使了社会纪实摄影的批判现实功能。

    李白曾经诗情感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今将江河文化这一歌吟与礼赞的生命主题,饱蘸影像艺术的诗情画意,“通过宏扬没有歧视、热爱人类、友谊、博爱、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的精神”,达到“用影像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之目的。如此意愿,恰如世人与河流的难解难分之依存缘分,无论何其跌宕曲折,无论多少欢乐哀愁,每一个暗夜过后的每一个太阳升起的黎明,大河的水面依然波光潋滟辉映环宇,大河的乳汁照常滋养孕育万物众生。

    当今蓬勃的影像信息,恣意记录着人类的存在迹象,一如大河奔流,滔滔不绝,浩浩荡荡。吾等之人,顾兮盼兮。影之像之,思兮索兮。一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2年11月15日于澜沧江畔西双版纳州府景洪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