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中国摄影》杂志曾有一期关于风光作品的专题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中国摄影师拍摄最多的是哪里,据说是元阳梯田,可能有几千万张拍摄那里的作品,所以你要在那个地方拍到一张好的照片千万不要拿出来,因为肯定有人会说比你拍的更好;在最好的季节只要支好三脚架按下快门肯定可以拍到很好的照片。所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就在重复这种垃圾。
当时我说这是种垃圾,他们还不信服我,我在2004年《中国摄影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叫《清算风光摄影》。我说的是我们不要那些无意义的重复,结果我受到了国内许多风光摄影家的批评,他们对我恨之入骨,说我一无是处,说我是要扼杀风光摄影,要抑制风光摄影繁荣的大好局面。尽管我说我们不是不要风光摄影,而是不要这种重复,但是他们不理解。
不过这几年我也很高兴的发现那些曾经反对我的风光摄影师的作品风格也在变化,似乎跳出了风光摄影唯美的圈圈。在座的各位可以看看这期的《中国摄影》杂志,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不舒服。他说风光还是要拍的,风光摄影的唯美还是要的,你不能让风光来承受纪实摄影那种沉重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我说这是什么话,风格就不能承受道德感和责任感吗? 风光也是一种纪实,为什么就不是对社会的一种道德感和责任感呢? 所以这也是现在提出的一个问题让大家来思考。
Q :为什么大机器和小机器相比,至少拍摄出来的成功率要高的多呢?
A:这个问题很简单,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都市风景都是一个大场景,这个大场景需要很多小的细节来支撑,大的机器肯定要比小的机器来的优势一些。大机器虽然可以捕捉很多细节,其实也有一些缺点就是移动缓慢,捕捉困难,所以对于风景来说本身就是它(大机器)的长处,无可替代的。但是如果要拍一些有活动的都市风景,大机器相对就比较困难些。
Q:风光摄影的定位和纪实照片的区别在哪里?
A:我(对于)这个题目不大用风光,我用风景,中国摄影界只要谈到风光就是一种很漂亮很唯美的照片。但是我们回到风景的这个层面就会发现它包含的东西会更多,也就是说可以承担到纪实的这样一种责任的情况。其实我也不是说那些唯美的风光就没有纪实的功能,例如这样的照片送到世博会,送到国外去做宣传,这个肯定是好的具有社会意义和责任感的一个照片。所以唯美的照片也有它的价值,但是它只这其中一小部分的价值,所以这样的区分不是很明显的,你看看报纸杂志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异。一些只注重光影之间的表面关系的照片可能是那些很唯美的风光照片,而那些表面看起来不一定十分唯美的照片有可能在某些时候触动你心里的某个神经。所以说很难有一个区分,分得越细交流就越强大。
Q:如何接近拍摄的对象?
A:在纪实摄影中有两类摄影师,一类是喜欢和人沟通的,他们会在不断的沟通的过程中来接近你的拍摄对象,然后完成他们需要的东西。第二类是不喜欢沟通的。其实这个是和摄影师的个性有关。这类摄影师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思考,然后很冷静的按下快门。小画面的拍摄比较自然轻松,大画面的拍摄比较严谨,这也是一个题外话。
Q:我们的作品会不会向读者妥协?
A:我们确实受到了很多传统的教育,所以缺乏一种个性化,个性被压抑,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只是尽我们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希望大家在拍摄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己的东西,把自己内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不要盲目的跟风,然后走一条不太适合自己的路。
注1:亚当·巴托斯(Adam Bartos B.1953)出生于纽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处开始用彩色摄影来记录当代城市景观;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巴托斯往返于洛杉矶与巴黎间拍摄了《大道》(Boulevard),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注2:指《大道》(Boulevard)中的两个城市:洛杉矶和巴黎;
注3:比特·比阿罗贝泽斯基(Peter Bialobrzeski B.1961)出生于沃尔弗斯堡;比阿罗贝泽斯基学习过政治和社会学,在德国埃森和英国伦敦的大学学习摄影与编辑设计。
注4:亨利·塞维尔(Henry Wessel, Jr. B.1942) 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新地形学摄影代表人物之一;1971年获古根海姆奖;1972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他的摄影作品。
注5:乔·斯腾菲尔德(Joel Sternfeld B.1944)出生于纽约,新色彩摄影代表人物之一。
注6:朱锋(Zhu, Feng B.1974)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
注7:朱浩(Zhu, Hao B.1969)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9年在美国出版英汉对照俳句集《初霜》,被东京俳句文学馆收藏;2007年出版摄影集《影城》。
本文根据【瑞象馆】“线索——上海都市摄影展外延展”系列讲座录音资料整理。(地点:老场坊1933,时间:2009年3月22日下午。)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