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王庆松谈长江国际双年展 影像之乱一网打尽

0 2015-04-30 12:42:03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林杰明(James Elaine)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策展人,同时也是“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的评委,当他谈到这次双年展的时候连续用了几个“Amazing!(太惊讶了)”。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即使对“中国速度”习以为常的我们也对4个月时间里“空降”这样大规模的一个影像双年展感觉不可思议。这样一个惊奇就是由艺术家王庆松给大家带来的。


长江当代美术馆外景


王庆松在现场接受蜂鸟网的专访

    延伸阅读:

    长江影像双年展奖项揭晓 宗宁获15万大奖

    重庆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评奖规则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是&非》将亮相 


    从数据上看4月26日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开幕的“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是这样的,来自36个国家的257位艺术家带来了1036件摄影作品、32件投影、82台电视播放的视频作品……这些展览在一个地上地下共5层,12000平米的展厅中展出。在现场你可以看到干净整齐的展厅中作品的输出、装裱到布光都完成得几乎无可挑剔,而就在45天之前,其中最大的地下展厅还是一个垃圾多到无法下脚的地下车库。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的规模之大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作为首次从艺术家跨界到策展人的王庆松第一次玩票双年展就给我们体量上的震撼,联想起王庆松自己的作品动辄以一面墙的巨幅尺寸展出,看来“大”是王庆松从艺术家到策展人都舍弃不了的惯用手段。


王庆松作品

    除了“大”以外,“乱”也是本次双年展的一个重要特色,257位艺术家的作品不分流派不分媒介甚至没有过多阐释与标签的堆放在一起,这样一种略显“野蛮”的展览方式在同等体量的摄影节、双年展上绝对不多见。但是王庆松就这样任性的做了,他甚至把展览主题也定为“是非”这样一个模棱两可,语意不详的概念上。“本次展览采用‘是&非’为主题,是因为我挑选了许多艺术家 ‘乱七八糟’的创作形式和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的思维方式来共同描述这个读图时代的是非世界。”这是王庆松在展览前言中所阐释的“是&非”。看到没有?“乱七八糟”也是王庆松刻意的安排,所以当我们这些晕头转向的观众初到展厅的时候感觉到“乱七八糟”就对了,关于这一点其实想想王庆松的发型也就释然了。


通过这发型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作品现场


    一个又大又乱的展览是每一位观众对“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的最初观感,如果你选择此时转身离开,那么你一定就错失了仔细品味王庆松策展思路的机会。当我们用2-3天的时间把这次展览完整看完以后,王庆松的线索才逐渐的清晰了起来。
    熟悉王庆松的人知道,他个人作品的核心仍然是“纪实”不管他的作品是如何的“摆布”但是呈现现象依然是他作品的主旨。因为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奇观社会”里艺术家其实不需着太重的笔墨,现实本身就已经足够荒唐。所以王庆松才会认为摄影的纪实属性才是这一媒介的利器。除去面对社会之乱象,浸淫于当代艺术圈多年的王庆松,对于中国影像艺术圈的种种乱象也有切肤之痛。再一次他运用了罗列的手法,将这所有的乱象一次性的呈现在自己的策展作品中,所以这次257位艺术家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这次大创作中的一个元素,他们作品的优劣其实已经不需要单独去评价,他们在一起的集合就完整构成了王庆松眼中中国摄影的今天。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是目前王庆松体量最大的一件作品,因为它的尺寸是12000平米,这其中思维的底色,需要我们退得足够远才得以查看。

    
    蜂鸟网:你对自己作为策展人的这次亮相满意吗?


    王庆松:还行吧,因为我就是一个组织者,整个组织的时间又太短,很多人都想找我做一个影像展,可能看中我参加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活动积累了很多资源。
    我做一个展览就是希望把这么多年对摄影的感觉表现出来。这些年我也确实看到很多不好的方面,我对完全没有体温的作品越来越麻木了,你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摄影师越来越对物件感兴趣,缺乏思考的盲从。我跟西方的策展人也聊过,他们说看你们中国的作品表面上很猛,但是缺乏思考。思考是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缺少了这个肯定走不长。让你去撞大运发现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去思考,至少要去了解你身边的家门口的事情。像这次展览中我不能说所有参加的作品都是好的,也有比较差甚至很差的东西,也有很多无聊相似的作品,我把他们选进来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反思自己作品的差距。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开幕式 


       
    蜂鸟网:作品上的跟风确实是一个大环境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王庆松:摄影最重要的是纪实,怎么纪实?不再像过去的摄影师一样靠着辛苦备着大相机跋山涉水,现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被照片覆盖了,你该怎么玩?大家都应该冷静下来去思考,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高射炮一样乱拍就不好玩了。

    蜂鸟网:你的身份一直不能定义为摄影师,你更多活跃在当代艺术的领域里,可能这样与摄影圈的距离感让你对一些问题看得更明白些,你觉得曾经在当代艺术圈子里出现过得迎合西方趣味或是视觉暴力的这些东西在摄影圈子里会走同样的弯路吗?

    
    王庆松:当然有,而且有很多,这次展览征集中有700多个人的作品,所以我看了大量的东西,其中私摄影或者跟性有关的特别多。其实西方人也有很多拍性的,当然有拍得很好的,他们对身体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内涵,但是很多这样做的中国只是简单的发泄。

    蜂鸟网:有些矫枉过正吧,过去压抑的太多太久,容易一下子释放的太猛。
    
    王庆松: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潮流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个人的简单发泄而已,本来我想弄几个挺狠的放进来,后来还是放弃掉了。


    蜂鸟网:你们这次展期为何定为三个月?
    
    王庆松:我们更看重的是展览的时长,而不是所谓的开幕周,三个月我们预计会有几十万的学生过来,还有我们邀请的更多朋友,这是个好事,一个摄影节就要让人到现场来看以后再评价好与坏,需要让更多人参与现场。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蜂鸟网:恩,把展期拉长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但是这么长展期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展览据说你整个布展时间非常短?
    
    王庆松:是的,从装修墙面、布展到今天开展其实也就45天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都没有调整的时间,地下车库那个场地很晚才交给我,我都快疯掉了。所以有些人会反映自己作品在那个现场的光线不满意什么的,就是因为我没有时间仔细调整。但是其实这些东西也不是那么重要,你的作品不只是靠光线还是得有气场,有感兴趣的人自然会看到。这次评选入围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还真有位置特别偏的,但是一样会被评委发现。当然评奖这个事对我来说不重要,我作为策划人也不能参与评奖,但是后来没有办法展览太大了很多评委对艺术家不熟悉我就带着他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但仅限于他们需要解释的时候我说一下,我不会主动推荐什么人的作品很好,全凭评委自己去看。


    蜂鸟网:我在观展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作品的阐释都没有,有些甚至都没有名字,这也是刻意而为的吗?

    王庆松:我觉得不需要,我取消了所谓的研讨会,所谓的论坛,取消了专家见面会,这些都是扯淡,都不做就变简单了。只要是我邀请来的艺术家都很简单就放一个标签,有的艺术家特别要求放阐释,那我也尊重你,但是我认为只看作品就够了。
    
    蜂鸟网:我个人觉得当代影像这一块如果对语境背景不了解会造成一些阅读上的障碍。


    王庆松:不要过多地引导,因为当代艺术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这里的多元化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一直不想去引导观众去解释作品,因为那仅仅是我自己的观点,艺术家甚至会对我的观点持反对意见,所以不要把大家限定在框框里,想听到统一口径的想法是无聊的那样就像是口号了。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蜂鸟网:本次双年展中参展艺术家作品是怎样征稿的呢?


    王庆松:80-90%的作品都是他们通过微信发过来的。我就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个通知,几天以后几百人就开始不停地给我发作品,直接把我手机都搞死机了。后来又用了QQ号,我从没用过QQ,这对我是个不小的负担。其中最麻烦的是录像作品,因为那个要一点点的看。
    
    蜂鸟网:这么多作品你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决定谁去谁留?


    王庆松:很有名的艺术家我会放一些进来,但是要少。因为这些有名的人可能会引导一些年轻人的方向,或者给年轻人一些交流的机会。其他大部分我都希望找一些院校的学生,这样可以多多鼓励他们。至于一些中间层次的艺术家我就希望他们能尽量多做新作品过来,对那些特别年轻的人就没要求,只要你认为好的就给我,我觉得还行就放进去。

    蜂鸟网:在展出中你完全不去考虑作品的逻辑结构刻意使用一种“乱”的方式去布展吗?


    王庆松:就是要混乱的。不要分,就是不能是这是关于人体的,那是关于社会,这又是关于景观的,我们绝对不这样分。


    蜂鸟网:等于纯粹从视觉出发了,这种布展方式还挺任性的。


    王庆松:主要是让别人去感受,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全说得很清楚,让别人顺着你的思维看展览,这个很无聊。这样所谓的学术是相对假的,不开放的学术。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蜂鸟网:以你这么多年从事当代艺术的经验来看,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王庆松:有思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前言上我写“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你吃葡萄不一定就是让你吐葡萄皮,这是基本的一种思维,就像一个东西表面讲是假的需要去了解背后的东西。这个思考在当代艺术或者当代摄影中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评价我的作品时就说是摆拍,但是摆拍是我作品中最弱最无聊最没意思的东西,我更多想让人看到现场的一种情境,他们把表皮的东西认为是我的特色,这时他们吐得葡萄皮就完全是错的了。

    蜂鸟网:变得舍本求末了吧。今天我们也看到摄影和影像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也有人会比较危言耸听地讲“摄影”这个词未来会死亡、会消失,你觉得摄影应该坚持自己所谓的本体语言还是融入到大的视觉艺术里边呢?
    
    王庆松:摄影最大的本体语言不是焦距、光圈,不是所谓的技术,一定是你的想法与思考,当然我个人是相对坚持的摄影的纪实性,这种纪实性是中国本土本身一个重要的特征。因为中国是一个多事之秋的社会,摄影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远远要超越于绘画、装置,如果舍弃摄影的纪实性而去做一个纯粹观念的东西反而造成你跟所谓的装置、概念艺术的对撞,你很可能撞不过他们。当然我说的摄影纪实也不是过去那样,我个人希望坚持中国的中庸之道,相对混沌一些不是那么模糊。做作品之前找出你个人的想法经历,个人的提问与面貌,找到你个人的温度。不在乎你做得好坏,最重要的是这感觉来源于你自己。缺少了感受你去模仿的再牛也不是你的特色,这些事情很多人都可以讲清楚但是很难做到。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的多媒体作品 


    蜂鸟网:在本次双年展中视频单元的加入是一个很大的特色,这个单元的设置是否也是你想把摄影的媒介特征模糊掉的一种尝试?

    王庆松:因为关于图片的摄影节已经太多了,其实录像艺术在西方已经非常强劲了,在世界范围内当代艺术的展览中占得比例非常大,只是我们在中国做得很少。有些所谓的实验电影拍得非常好,但是太长了,20-30分钟的作品在这次双年展上就很亏,很难进入人的视野,因为在这种观展条件下人一般看3-5分钟就会视觉疲劳了。于是怎样在3-5分钟内把你的感受做出来,把问题提出来就非常重要。同时视频艺术对于现场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场合不合适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你在现场可以看到我把能刷黑的地方尽量刷黑,也不要太多的声音,有声音就有干扰,对于有些作品来说有字幕就够了。你做的是视觉艺术,视觉本身能看懂就根本不需要声音。
    这次很可惜的时如果跟我更多时间我会找来更多很棒的视频艺术,但是时间太紧了我必须把入围名单公布了。


    蜂鸟网:我好奇你在展览主题中提出“是与非”的概念,我想了解你是如何看待是与非的。
    
    王庆松:是非表面是一个矛盾体,但是有时候会产生一种融合。对和错也会产生融合,是是非非,不仅是这样一个时代产生的一种问题,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有的时候对的东西硬要抹黑或者是通过一种方式做成别的,这个主题比较适合在这里提出,也比较适合这个时代。因为我自己个人经历也是这样的,有人说我很牛,有人说我很烂,是非也是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形式,它表面上看是黑白是非,但是本质也是一种包容。
    
    蜂鸟网:听起来有点太极八卦的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回咱们这个双年展,那么到两年之后你还会继续接手这个策展的工作吗?


    王庆松:开幕式完了以后,美术馆的陈总已经跟我说下次一定要我帮忙推荐策展人,同时也希望我能继续做下去,但是我说不着急定这个东西,我们还要等待更多的人有兴趣来了解我们这个展览我们的方向,这个需要慢慢消化。我们应该最快是年底以后会去商量这个事情。既然我做了第一届,第二届我作为顾问至少可以提供一些名单,不过我不想过早定这个。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蜂鸟网:这个可能也有点中国特色吧,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些时候我们也不敢过早去计划两三年以后的事情。不像在欧洲有时候一个地方一个事情一百多年都不会变化。


    王庆松:欧洲人确实会惊奇中国的速度,我们邀请的法国和西班牙两位策展人,他们各自分了两个展厅,后来我这边的布展工人也调了很大一部分去给他们帮忙,他们展厅完成很好的时候我这边都快急疯了。大家的时间都很赶,一开始欧洲策展人不能接受加班,到后来他们也开始加班了。临到开展前他们俩人都不相信我能完成布展。结果第二天早上我说一切都OK了,他们还觉得不可能。

    蜂鸟网:你跟两位海外策展人之间的合作会有什么障碍吗?
    

    王庆松:没有障碍,我们都是朋友,朋友之间不需要有所谓的原则。我们要是朋友你有错我都能理解,我的固执你也应该理解,我这个人相对来说比较包容,可以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次西班牙展厅弄得稍微挤了一点,因为策展人一直要增加作品,我觉得也没问题。法国这个展厅我感觉墙面尽量的多,有造型的同时不要做太多异形。我把整修我展墙的工人给他们借调了好多,最后能够完成就好。
    
    蜂鸟网:你们在交流过程中对好的当代影像的标准的理解上有没有什么偏差?
 
    王庆松:形式上可能会有,但是总的方向上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做什么都要思考,没有思考东西做得再漂亮也没戏。
 


展览现场


    蜂鸟网:作为从艺术家转行而来的策展人你自认为和专业策展人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王庆松:我这边人际关系相对少一些,因为做一次就会有人找你,做第二次就会有更多的人找你。在我这就不是个事,你再牛我不喜欢也不会选,因为我没准就做这一次,所以也没有必要来巴结我。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别不过人情关系,但是我会尽量的简单一些,毕竟我不靠这个吃饭。

    蜂鸟网:参与过那么多国际性的展览和交流活动,你觉得中国当代摄影与西方的当代摄影在发展趋势上有什么异同呢?

    王庆松: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的感觉,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西方人相对倔强,连评委都是这样,你选了的人我一定不选。西方更多强调非他性,你这么干我就不这么干,即使我有可能因此撞南墙也不会回头。
    但是中国人讲究取其精华,有的摄影师看到今天流行这种拍法那我是不是也要调整一下我自己的。西方人有时候会看一辈子很傻的事情,但是当他到50-60岁的时候你会为他的一生感到震惊。但是中国人也有另外的快乐,我什么都干什么都会一点也觉得挺高兴的。


    蜂鸟网:好的,谢谢!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