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0 2015-12-22 06:25:00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12月16日在厦门,有4位艺术家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颁奖仪式上领走了共计35万元的大奖。什么?你还不知道“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那请戳这里恶补一下吧:

东西方对话 集美-阿尔勒摄影季亮相厦门

一次真诚的“胡闹” 记集美-阿尔勒摄影节

    概括的说,这个摄影季是由厦门集美区委、区政府支持,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主席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é)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共同作为发起人和艺术总监,独立策展人李振华担任执行总监的一次展览活动。在这场由超过30人构成的国际化、身份多样的策展团队呈现的艺术摄影盛会中,共展出来自388位艺术家近两千件作品,其中包括66个影像、56个装置、1个行为艺术作品,以及2个书展。此外,摄影季期间举办了28场研讨会、论坛、讲座、放映与表演以及12个专家的见面会等活动。本届摄影节举办一个月期间,共吸引观众超过50,000人次。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奖者朱岚清在颁奖现场

    在世界历史最久同时也广具影响力的“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有一个“阿尔勒发现奖”格外的引人注目,因为它是由极具学术权威的专家团队提名并评审出来的。每届“阿尔勒发现奖”获得者都将得到25,000欧元的现金奖励。首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延续这一传统,特设“集美·阿尔勒发现奖”1名和“集美・阿尔勒提名奖”3名,分别授予奖金20万及5万元。从大奖的奖金额度上来讲可以说创造了中国摄影单项奖金的纪录。当然经济上的奖励仅仅是一个方面。更让艺术家心动的是大奖获得者将受邀在2016年第47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上举办个展(你没看错!是个展!),并由阿尔勒支持出版个人摄影集。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集美·阿尔勒提名奖获得者”(从左至右)横田大辅、沈晓闽、张增增在颁奖现场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以及提名奖”的评委由三影堂摄影中心的创始人荣荣、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执行总监李振华、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顾铮、日本摄影专家和独立策展人后藤繁雄、以及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萨姆·斯道兹组成。这样阵容强大的评委团究竟会选出怎样的艺术家获奖呢?

    最终来自福建的女摄影师朱岚清凭借作品《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获得了“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而日本摄影师横田大辅、中国摄影师沈晓闽、张增增&妙果数码分别获得了价值5万元的“集美·阿尔勒提名奖”。

    我想你一定好奇,这四位艺术家究竟以什么样的作品获得了权威评委的青睐。在现场蜂鸟网编辑分别采访了他们,下边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朱岚清:一本载满乡愁的手工书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得者 朱岚清 摄影:谢少杰

    朱岚清是本次“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万元大奖的获得者,她在现场展出的不是照片而是以照片为基础制作的手工书。那些生活的细节来自朱岚清的家乡东山岛,它们被精心的编织在一条“还乡”的主线上,这种特殊的展示形式加上浓浓的乡愁味道大概是“击中”评委的主要因素。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朱岚清手工书《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封面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朱岚清手工书《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内页 

    Q:能否概述一下你的作品?

    A: 照片拍摄于我的故乡东山岛,一座位于福建漳州南端的岛屿。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常让离乡人患上失忆症,使人忘记这里曾经存在过什么。我只能追赶着它的脚步,用图象来“对抗”这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变化。故乡从我出生起就在影响、塑造着我。就如同书的开始,我身著的是在阿嬤房間中寻找到的一件來自祖辈的衣服。故乡和我就这样互相作用著。我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它(故乡)所希望我能看到的。拍摄故乡,仿佛是走上一条通往幽暗的记忆与我们原初内心的负向的旅程。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朱岚清手工书《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内页 

    在作品中,我以“八尺门”、“家”、“食物、土地、神”、“海”作为我重构故乡的线索,将这些收集到的故乡记忆与现实的碎片组合成一本可以翻阅也可以被展示的书。 通过这样的形式,仿佛能将这些空间、人、物件凝结在这些纸张上,并借由一层层地覆盖、展开,揭露出故乡之于我的意义。作品以手工书还原一个我对于故乡图鉴的再现。它将作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已渐行渐远的故乡的截面,提供一个可供我们停顿下来触碰的故乡,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去反思何为家乡的含义。

    Q:当初是以什么样的出发点来做这组作品的呢?

    A:因为大学的时候去北京念书,才慢慢地对故乡形成了概念。中国的北方跟南方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东山岛又是南方一个比较边缘的岛屿,因为这个才让我想去了解自己的故乡。现在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改变,我放假回家的时候就发现故乡越来越陌生,所以我就很想用相机记录下故乡的一个状态。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朱岚清手工书《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内页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朱岚清手工书《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内页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朱岚清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展览现场

   Q:你那会儿怎么想到以手工书的方式呈现呢?

   A:我之前第一次做手工书是因为大学时的一堂课,在那个项目上我第一次开始尝试做书。我觉得做书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方式,花费比较低又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有一个比较整体的呈现。上学的时候还不知道怎样参加一个展览,于是就做出一本书放在网上让很多人看到。后来是我的老师任悦做了一个“还乡”的项目,就是请10位摄影师回到故乡做一本关于故乡的手工书,因为这个项目我才开始做这次展览中的这本书。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妙果数码: 神经病一样带着一团空气留下一千多张照片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集美·阿尔勒提名奖”获得者张增增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 & 妙果数码作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展览现场 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张增增是本次“集美·阿尔勒提名奖”获得者。他的作品现场远观起来是一幅手绘香港维多利亚湾的场景。走近才会发现那个手绘场景中的倒影是由一张张的小照片组成,那些照片中是很多看似普通的香港街景,但是总有一个让人嗔目结舌的黑球突兀的出现其中。大概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认为这是一个利用PS技术人工合成的场景。但其实这是张增增与妙果数码一起合作的项目,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增强现实的虚拟技术在真实地场景中添加了那个大黑球。(说起来这个技术并不神秘,某次圣诞节小编曾经收到过类似的卡片,用手机去观看会有一个白熊跳出来)至于张增增他们如何构思这样一件作品的呢?还是听他自己来说吧。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 & 妙果数码作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Q:能否简要说说你使用增加现实技术创作这组作品的想法?

     A:我是学雕塑出身不是学摄影的,从雕塑的角度出发我就考虑怎么在空间中做一个没有形体的雕塑,没有材料、没有形体,看不到但是依然占据空间,这是有关雕塑的一个终极命题。后来我发现用增强现实这个方式就可以实现。后来我就找到上海妙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与我合作这个项目。这个东西是用手机来看的,手机成了我们今天观看世界的眼睛,用这个眼睛看作品可以360°的看。这个既然无形就可以无处不在。我曾经和重庆日报合作过,我把那个识别码放在报纸上,题目就是《买一份报纸送一件雕塑》,于是你可以想象,那个大黑球出现在重庆的千家万户之中。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 & 妙果数码作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Q:后来怎么想到去港澳地区做这组作品呢?

    A:尝试过以后觉得光在室内做作品不好玩,我们在上海东方明珠塔旁边曾经放过一个大球。后来收到李振华老师的邀请就去香港做作品。我到香港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些游行活动,我觉得那个事情与大陆和香港之间的隔阂很有关系,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我觉得无形的球就应该放在那些充满无形矛盾的地方当中。所以不光在维多利亚港放了,我觉得在大街小巷一切在历史上发生过冲突的地方都要放一个。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 & 妙果数码作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Q:在展览现场为何想到要用手绘维多利亚港的形式展出呢?

    A:我在那边待了半个月拍了上千张照片。这次李振华邀请我来做展我们也是一起讨论这么多照片怎么展示?李振华老师给我出的主意是既然你的路线是从重庆跑到香港又到澳门那能不能搞出个地图来?正好我有手绘的基础,我就想维多利亚港太长我们都只能拍到一个局部,我就把所有没拍下来的地方用手绘的方式画下来,然后我又把照片都拼凑在倒影上。我去了很多地方拍照,从飞机上的厕所到澳门的赌场,从重庆到香港我可以说什么都没带,像个神经病一样带着一团空气走了一大圈留下了一千多张照片,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事还是挺有意思的。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 & 妙果数码作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 & 妙果数码作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张增增 & 妙果数码作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Q:你未来的计划是怎样的?

    A:其实我一直想把这个球带到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旁边,或者说叙利亚战场上。我最希望的是嫦娥7号赶紧发送载人飞船到月球,让宇航员哥们在月亮上拍一个这样的场景,地球的旁边出现我的这个大球。我是做雕塑的,想做一个在地球上放不下的雕塑,所以想做一个星球,无尽的宇宙空间才是它最终的归属,这是我的终极目标。

     横田大辅:照片作为身体的呈现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集美·阿尔勒提名奖”获得者横田大辅

     横田大辅是本次“集美·阿尔勒提名奖”获得者。他是由日本知名策展人后藤繁雄带来的艺术家,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据说在欧洲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横田大辅的作品现场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由喷绘布构成的作品悬挂堆积在展厅中央,好像一座山,所以形容它是一件摄影装置作品更贴切些。照片的内容奇幻阴郁,好像一道谜语让人充满好奇,现在还是由横田大辅自己来为我们揭晓答案吧。

    Q:能否简述下你作品的情况吗?

    A:我之前拍照的时候会积累很多的照片,一般的习惯是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再去重新审视那些照片。当你重新审视它们的时候和当时拍那个照片的心境、想法都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最初拍一张照片是为了拍一个人,但是等回头再看的时候那个人并不重要了,反而是那个人所处的环境当时发出的声响等更加宏观一些的因素让我更加在意。照片作为一种物理性的记录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是一个人对照片的记忆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所以我的一系列创作都是我个人的记忆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记忆加载在所谓记录载体的照片上。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横田大辅作品《Matter》摄影 尺寸可变 2014

    Q:为什么你的照片是以那个样子呈现呢?

    A:我使用的方式是拍照以后用PS 去修图,之后喷绘打印出来,打印之后再用胶片相机翻拍下来,之后的照片再用热水浇上去,弄成非常糟糕的状态。

    Q:你为何要做这样的处理呢?

    A:针对过去的某一个瞬间的照片进行反复的加工每次都会达成一种不同的效果。每次在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把自己不断变化的记忆投影到后来的作品里。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创作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中肯定就失败的时候,比如说热水浇上去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就是没有很好地呈现我的记忆。但是后来我决定把对自己记忆的执着暂时忘掉,我发现当失败的作品和成功的作品并置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横田大辅作品《Matter》摄影 尺寸可变 2014

    我认为摄影有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记录,胶片或者相纸就是承载这些记录的载体,这和人体非常的相像。人会有各种的思维和想法,但是如果没有身体就没法承载这些思想了,所以摄影想去记录的就像人的思维,而胶片相纸就是人的身体。所以我在展览中着重强调摄影或者照片作为身体的呈现,而让大家不要太在意内容中呈现的部分。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横田大辅焚烧作品现场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横田大辅焚烧作品现场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横田大辅焚烧作品现场 

    Q:这次展览结束以后你会以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烧掉作品,这是怎样考虑的呢?

    A:这是一个综合的考虑:首先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以后最好是碎掉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掉因为直接扔在那里肯定是一个问题。第二个考虑是我的作品本身要经过热水的处理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也想用热得方式去处理它们。第三个考虑是我了解过中国历史上有一些焚书的记载,我从这里也找到一些灵感。综合这些考虑我觉得把作品焚烧掉是一个彻底的完成。

 

    沈晓闽:碉堡是勾连历史与现在的象征物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集美·阿尔勒提名奖”获得者沈晓闽 

    如果说小吃有地方特色,那么摄影也是如此。厦门曾经是面对台湾的战略阵地,在那段兵戈铁马的历史过往中留下无数座碉堡。厦门摄影师沈晓闽今天置身这些碉堡之内的时候从射击孔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游人如织的海滩、建设中的房地产项目、静谧的海面,这一切都跟射击孔取人性命的设计初衷大相径庭。沈晓闽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他所看到的,并且用装置加行为艺术的方式在展览现场还原。他把海水不断的刷洗在那个装置作品的外立面。这里的隐喻听沈晓闽自己来说说看吧。

    Q:能否概述一下您作品的出发点?

    A:我之前在拍一个关于国共两岸怎样从对峙走向和平的纪录片,在拍这个片子的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调研中我发现厦门的这些碉堡,但是当时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关于怎么做作品。后来等我有一次偶尔走进碉堡里边看到外边各种古怪景象的时候开始觉得有意思了,我做纪录片的过程中对国共的这段历史脑子里有很清晰的线索。所以这些碉堡在当时的功用我是非常清楚的。等我进入碉堡之内看到今天各种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的时候一下子有了时空穿越的感觉。当你一个人安静的待在碉堡里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幻觉,你会觉得有枪炮声和战士和你说话的声音。这时候碉堡就好像把历史和现实勾连起来的一个象征物。这之间可以勾连很多的东西,从当年我们打的那么惨烈到今天慢慢地开放了台湾自由行,两岸签订贸易协定,包括前一段时间的习马会之类的事情都可以勾连起来。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沈晓闽作品《碉堡》胶片摄影,灯箱装置, 行为
 尺寸可变
 2009 至今

    Q:在展览现场你为何想要使用那样一种装置和涂刷海水这样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呢?

    A:我本身是学影视的而且拍过798的纪录片,各种的展览也看的挺多的。我很同意李振华老师提出的观点就是照片不是拍完了往墙上一挂那么简单。我最初想做成一个方形的类似碉堡的东西,但是由于场地有限我只能做成一堵墙的样子。至于海水嘛,我是觉得很多碉堡都是常年浸泡在海水里边的,而且海水有很多的意象在里边,比如海水是一种很浪漫的东西,同时也有一衣带水的意思。总之海水可以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在里边。而且我在那个墙上涂刷海水的动作也有一种暗示就是有些历史会在时间中被冲刷掉。

    Q:碉堡和摄影有很多暗合的地方,比如说它其实很像一个小孔成像的装置。你有没有考虑过用碉堡本身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呢?

    A:大部分的碉堡都很奇怪,就是里边特别的干净也很干燥。但是爬进去的难度相当大,因为那个射击孔也就是40多公分宽,胖一点的人就很难进去了,所以进入碉堡摄影的难度很大的。而且碉堡里边的空间很狭小所以用小控成像的方式技术上有点不好实现。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从“射击孔”看出去的图像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取海水也是沈晓闽整个作品中的一部分

获35万大奖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什么样
用海水去涂刷作品的外墙

    Q: 这些碉堡现在产权属于哪里啊?这个项目你还准备拍多久呢?

    A:现在这些碉堡都是属于部队的,所以我在拍得过程中曾经被部队的战士扣押过。但是还好我是厦门人,而且很坦白的告诉他们我在做什么项目,后来也就没什么事情了。现在厦门还有好多的碉堡我都没拍到,留下很多遗憾,有个碉堡口看出去是一个妈祖庙之类的建筑非常有意思。

     编辑后记:

    以上就是四位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获奖的艺术家的讲述,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类型非常的丰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传统的摄影拍摄与展出的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颠覆。这与本次“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策展人和评委的眼光很有关系。他们站在当代艺术的视角去看待摄影就会摆脱一些规矩的束缚,这种不断触摸摄影媒介之边界的方式,可以让我们从更多维度去思考影像与生活以及影像与自己关系。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