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正文

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第一届6月1日启动征稿

0 2016-06-01 06:21:57   蜂鸟网   作者:夏楠   责编: [读者稿]

  近年来,著名的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先生的身影频现大陆,并在台湾及中国大陆各城市开设工作坊,传授美学理论、手把手教习传统暗房技术,期间展览、讲座活动不断,与内地学员接触频密。亦常有机会参加各地摄影节、担任各项摄影比赛评审。他的体验是,除了实地感受到各地摄影活动的蓬勃,却也观察到目前流行的摄影表现严重偏向观念性,人文精神逐渐稀薄,令人忧心。

  这萌生了他潜藏已久的想法:为华人摄影设立一个奖项。因如今观念性、艺术性的摄影表现均享有多个奖项的激励,而纪实摄影及长期关心某个主题的深入工作方式,却少受关照。但他指出:“并非纪实才叫人文,任何摄影手法,只要表达出对生存环境的珍视、对人间事物的关怀,都是富于人文精神的。”

摄影人文奖第一届6月1日启动征稿

  结合阮义忠个人的成长与创作道路便不难理解其为何会对“人文”情有独钟。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年少成名的他正受到当代文化潮流存在主义、法国新小说、欧美观念艺术、前卫敲打乐曲的激烈影响,一心想要脱离农家子弟的生长背景,认为要现代就必须反叛传统,不带现实生活的人间性和泥土味。这同时表现为只对自己的存在有莫大的兴趣,对别人漠不关心……但是,照相机就像一面镜子,从40多年前拿起它的那天开始,他不禁质问自己:你看到的东西对你有什么意义?而他看到了伴随自己成长的怨恨。他发现自己无法在怨恨的生活方式中找到创作题材、发现要肯定的意义。“一直到现在我还不很清楚,自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熬过那个拒绝土地、拒绝生活的阶段。我只知道,没有任何单一事件能使我解开那怨忿的纠结。”

摄影人文奖第一届6月1日启动征稿

  “我与摄影,早已不是喜欢与不喜欢的关系,而是我对它有信仰、有使命,希望透过摄影来传达一些理念,但这还不足够,我也应该在有生之年为它多尽一分力。”如其在“摄影人文奖的宗旨”中所言,基于许多朋友、学生的鼓励与支持,他决定成立一个摄影人文奖,期望对目前摄影表现失衡的状况稍作平衡。

摄影人文奖第一届6月1日启动征稿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艺术家陈丹青及摄影家吕楠的积极响应。在人文奖组委会的首次会议中,当阮义忠先生向在座征询奖项名称是否冠以个人名字时,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不管以什么名字命名奖项,都会有异议,所以平息异议的唯一办法就是你的质量。叫什么都不重要。”以纪实风格著称的摄影家吕楠,亦是首次接受邀请而担当此类活动的评审。“一座奖项的高度有赖获奖者的作品深度、力度与专业素养,评审环节至为关键。”之后为约请各方评审探求建议,阮义忠先生更是亲身赴会。现列初审评委七位:秦伟、沈昭良、晋永权、颜长江、傅拥军、严志刚、任悦;终审评委四位:布莱恩・坎贝尔 (英)、阮义忠、陈丹青、吕楠。

  关于定名“摄影人文奖”而非“人文摄影奖”,组委会在经过讨论后一致倾向于“要尽可能地在各个面向上做到开放,不僵化;我们不鼓励模仿,不鼓励重复,而是鼓励讲述你自己的语言,要对自然、对人有新的认识、新的看法。这几乎涵盖了生命所有的一切。”哲学家斯宾诺莎说:“智者不是对死亡的思考,而是对生命的思考。”所谓人文,就是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对生命的向往。

【征稿要求】

1.不限地域,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人摄影师均可投稿;
2.不限年龄,符合当地法律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可投稿;
3.富于人文精神的摄影作品,包含纪实摄影却绝不仅限于纪实摄影,任何摄影手法,只要表达出对生存环境的珍视、对人间事物的关怀的摄影作品均可参加;
4.每组作品须提交20-40张照片、创作自述500字内、个人简历500字内,均为数码档案形式;
5.截稿日期:2016年9月30日24:00(以北京时间为准)。
6.注意事项: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终审评委、初审评委及组委会人员的直系亲属谢绝参赛。

【评选说明】

评选分为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
最终选出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获得者一名;
人文奖前三名将获邀参加颁奖典礼;
所有环节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初审评委】

秦伟 CHUN WAI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摄影深造文凭]课程统筹主任及讲师。1958年生于香港。早年毕业于法国Mulhouse高级艺术学院,以当代西方的艺术造型风格表现东方传统美学思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国家高等造型表现硕士。获颁多个策展人奖项,活跃于国际摄影活动。是2015 第二届北京摄影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题展《陌生的亚洲》及2016 阿根廷国际摄影节策展人;并先后在不同国际摄影节策划展览,包括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国际摄影节、大理国际摄影节及连州国际摄影节等。曾担任多个国际摄影节的专家委员,包括阿根廷国际摄影节、Young Art Taipei、大理国际摄影节及连州国际摄影节;并担任2015丽水国际摄影节学术论坛发言专家及摄影节奖项评委。
沈昭良 Shen Chao-liang
著名摄影家。1968年生于台湾台南,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历任报社摄影记者、副召集人、中央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及台北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摄影专家面对面计划召集人。2001年首度推出《映像‧南方澳》系列专辑,其后陆续出版《玉兰》(2008)、《筑地鱼市场》(2010)、《STAGE》(2011)、《SINGERS & STAGES》(2013)及《台湾综艺团》(2016)等长篇摄影著作。作品内容主要聚焦现实环境中的社会地景与生命处境,并透过摄影进一步形成问题意识,建构思考与对话路径。曾于2000、2002及2012年,三度获颁行政院杂志摄影类金鼎奖,2004年日本相模原摄影亚洲奖,2006年韩国东江国际摄影节最佳外国摄影家奖,美国纽约Artists Wanted : 2011年度摄影奖,2012年美国IPA国际摄影奖-纪实摄影集职业组首奖, 2015吴三连奖等国内外奖项。也曾受邀于美、加、法、英、西、荷、义、丹麦、秘鲁、巴西、危地马拉、日、韩、新加坡、柬埔寨及中国大陆等地展出。作品主要为国美馆、高美馆、北美馆、韩国东江摄影博物馆、日本相模原市政府等公立机构及私人收藏。目前除从事影像创作、评述与研究,兼任政大、台科大助理教授,并受邀主持工作坊及展览策划。
晋永权 Jin Yongquan
  《中国摄影》杂志社常务副社长。1968年生于安徽。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曾任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2015年任《中国摄影》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著有《最后的汉族》《出三峡记》《江河移民》《红旗照相馆》《合家欢》《每一声快门都忧伤》等著作。系列摄影作品“傩”、“三峡移民”被法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颜长江 Yan Changjiang
著名摄影家。广东梅县人。1968年生于湖北省秭归县。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现居广州。主要著作(全部著作权):《广东大裂变》,1994,暨南大学出版社;《最后的三峡》,2003,浙江摄影出版社;《纸人》,2008,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三峡日志》,2009,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近年主要展览(作品成系列完整呈现的重要的展出):2007,《夜间动物园》,北京百年印象画廊;2008,《三峡》,上海美术馆(收藏);2008,《纸人》,上海比极影像画廊;2009, 《纸人》,法国翁福勒第13届国际摄影节;2010, 《重庆的三洞桥》,《从平遥到大理——南方十六人》群展,大理国际影会;2010,《中国新闻》,《中国景》群展,广州时代美术馆;2011,《神州》,《中国风景》第二回展,北京;2011,《纸人》,意大利亚历山大里亚双年展。
傅拥军Fu Yongjun
  著名摄影家、快拍快拍网发起人。1969年生于浙江龙游,现生活于杭州,供职《都市快报》,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两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获得者。2014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策展人“飞马”奖。出版著作《那么西湖》、《镜头朝下》等。
严志刚 Yan Zhigang
  图虫网高级运营总监。1972年生于江西。1992年起从事职业摄影记者生涯,专注于报道和纪实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其最为人关注的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从传统领域转型利用互联网搭建各类摄影平台以挖掘优秀摄影人。第11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委,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评委。编辑出版《焦虑的食指》和《有温度的视觉》等书。曾任新浪网助理总编辑、图片总监,期间在国内首次采用摄影真人秀的方式,成功策划以大学生为主的《拍照吧少年》活动,影响超过亿次点击,被专业杂志《摄影之友》评为2015年度榜中榜摄影人物。
任悦 Ren Yue
  策展人,摄影评论人。1975年生于宁夏同心。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其个人博客“1416教室”自2006年撰写至今,成为专注摄影文化的自媒体,并于2015年结集出版《1416摄影辞典》。为2008年美国尤金·史密斯Howard Chapnick奖的获得者;2008-2009年曾在纽约大学访学。其策划的展览《摄影与书》获得2013年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大奖。她还受邀成为2011年平遥摄影节学术展策展人,并担任多个摄影工作坊的讲师以及摄影比赛的评委。

【终审评委】

布莱恩・坎贝尔 Bryn Campbell
  英国摄影家、作家、图片编辑,英国BBC电视的首位摄影节目主持人。1933年出生于南韦尔斯产煤重镇。著作包括《世界摄影World Photography》(1981)、《探索摄影Exploring Photography》(1978)、《摄影大师The Great Photographers》(1983)、《卓越的行动摄影Great Action Photography》(1987)《有关摄影Concerning Photography》(1977)。曾任英国《观察者The Observer》周报图片编辑、台湾《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杂志编辑顾问。
阮义忠Juan I-Jong
  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就读头城高中时开始作钢笔画,勤读哲学、文学书籍。大学联考落榜后,于《幼狮文艺》任编辑,发表大量插图,并替上百本书刊设计封面。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四季》以及《告别二十世纪》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最近一次为广东美术馆为其举办的〈一个时代、一本杂志、一个人——阮义忠•转捩点〉(2009)。作品为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尼普斯摄影博物馆、水之堡摄影艺廊、英国维多利亚暨亚伯美术馆、台北美术馆、台湾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典藏。论著《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杂志被誉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投入慈济为灾区50所学校重建的纪录工作,之后与其夫人袁瑶瑶合作,为慈济志工作传。2005年起担任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获颁台湾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人文奖。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选为年度全球华人五十位魅力人物之一。2012年照片故事集《人与土地》、《台北谣言》获选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2013年获颁第一届全球华人传媒大奖“摄影文化贡献奖”。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陈丹青 Chen Danqing
  艺术家、作家、木心美术馆馆长。1953年8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1977年先后在江西与江苏农村插队落户,期间自习绘画,1978年9月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班。1980年作成毕业创作《西藏组画》。1980至198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教员。1982年初自费赴美国纽约留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1月接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请,回国任教。2006年辞职。现为自由职业艺术家。著作有《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与陈丹青交谈》《荒废集》《笑谈大先生》、画集《归国十年》等。2013年,因出版师尊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听课笔记,获“年度最佳图书奖”、“年度事件奖”、“年度最佳批评奖”、“年度十大好书奖”。
吕楠 Lu Nan
  著名摄影家。1962年生于北京。1985年至1989年在《民族画报》工作。1989年开始用15年时间完成了其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在路上》和《四季》。2006年完成作品《缅北监狱》。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