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人物志 > 正文

照相馆审美的滥觞与流变 大师带你收藏老照片

0 2016-07-26 06:47:01   蜂鸟网   作者:仝冰雪   责编: [读者稿]
本页查看全文

美术照相的兴起

  当历史跨入20 世纪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转型和过渡时期。辛亥鼎革、军阀割据、列强欺侮、日本侵华等动荡巨变之中,其中尤为令人注目的是,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乃至西方人士参与中国生活的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更多留洋归国的专业人士开始开设照相馆,国外各种照片册、画册也不断运来中国进行商业销售,照相馆开设者和顾客的眼界不断拓宽。对新秩序的憧憬、新文化运动启蒙,以及轰轰烈烈的洋派和新潮,使得各路观念和各色理想纷纷打开禁闭之门,社会各界,尤其是女影星、女艺人、名门闺秀、女学生、军政要员和文化巨匠也开始参与,极大丰富了照相馆的客户群体。

照相馆审美的滥觞与流变  大师带你收藏老照片
胡蝶肖像
上海沪江照相馆,银盐纸基,照片明信片,1930 年前后。作者收藏。

  正是在此大变局的影响下,拍照从最初的记录性的实用功能,开始向时尚转变,照相术也开始被认为是艺术之一。照相馆滥觞时期的基本审美范式,逐步被打破。在大中城市的照相馆中,美术照相全面兴起。在灯光运用、背景道具、人物造型等一系列变化中,以“精英摄影”为代表的民国“雅集图”造型范式开始确立,一个深层次的庄重、内敛、隐逸的中国照相馆表情范式也开始形成。

  “照相为艺术之一,所照之相,应有美术观念,具美术化,此乃理之当也。”20 世纪20年代起,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照相业追求美术化、艺术化逐步成为共识:“照相器是机械的,虽有精粗之判,而可以改换。技师是活动的,不可拘于成法而不变,必须心灵意会,刻刻以研究艺术为本怀,以能美术化照相为乐事,则工作之兴趣可增,营业之发达可期,而照相人多满意之好感矣。此之谓职业的艺术化,幸业是业者之存见于此也。”传统照相馆的范式开始受到挑战,甚至成为人们的不屑:“椅必旁几,几上必有茗杯之属,而尤必供盆花,几下蹲狗兔二三,或捉之膝上,此而外,则山石数迭,疏木几枝,不知其果为园,柳为室也。而求得像者,坐必端庄,置两手于膝,身不敢稍欹侧。于是像像皆成木偶。”为了迎合社会对美术照相的需求,各照相馆首先从灯光、造型、布景等形式上进行全面改革和探索。

  1926 年2 月6 日,北京同生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南路东开设同生美术照相部,全面推出美术照相业务。相比以前依靠自然光拍摄“日光循一定之轨道,升降有常,以有限制之日光。每苦不能应美术摄影之需要。”同生美术照相推出最新式的弧光美术摄影法:“根据光学原理,特备各种最新式之器械,以发射种种之光线。对于上下左右方向,可以随意调发,射力可以自由缩放,能如照相诸君所欲。光线集于何点,黑白施于何处,而色容柔丽,过化存神,尤巨涌美术观感。”正是灯光摄影的多样化,使得同生开华北美术摄影之先河,紧随其后,北京的大北、长安、山本等照相馆都专门推出美术照相。

  在上海,从1923 年起,宝记照相馆就推出了“最新欧美式之美术电光照相”,到1926 年,宝记照相馆“另辟优雅美术摄影室,专摄美术照相,并由德国定来美术照相电灯多盏。”留美学生郭叔良与欧炎廷合作创办的中华照相馆西号,从一开始“拍照玻璃棚之装置,及摄影机之设配,均表现美术之观念。”雪怀照相室也认为,照相业“尤需赖摩登化与美术化,得以使顾客之满意。”宝德、心心、万象等上海的照相馆都把美术照相作为自己的业务主打,带动了上海滩美术照相的空前繁荣。

  从电光运用开始的美术照相,解决了照相馆阴天、夜晚拍摄的技术瓶颈,因为灯光可以“随意增灭”,还可以随意移动、变换,因此,原来拍摄过程中的单一的平光运用得到了彻底改善,“阴阳光”“三角光”“半逆光”“全逆光”等各式各样灯光造型手段开始进入照相馆中,人物立体感和面部的质感得到呈现。依托光线的变化,高调、低调照片也出现在普通人拍摄的肖像照中。当然,照相馆这种灯光的变化,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一开始并不能适应全部顾客的欣赏习惯,很多照相馆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仍然采用顺光,但巧妙地加入了轮廓光,尤其是加入了从人背后而来的一束轮廓光,这样拍出的人物照片,光线既柔和又有立体感。(本文节选自由仝冰雪撰写、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照相馆史》)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