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正文

“四光圈”摄影师专访 自然摄影是一趟极自私的个人旅程

0 2017-01-03 09:29:01   蜂鸟网   作者:苏秦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蜂鸟网:段老师的黑白风光照片让人印象深刻,相比彩色摄影为什么更多的选择黑白来表现风景?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段岳衡《加拿大的麦田》

段岳衡(Yueheng Duan):假设一天清晨,人们醒来睁大眼睛发现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一夜间竟然变成了一个单一色调的黑白世界,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我就是通过相机的镜头,用黑白灰的表现方式去观察这个彩色世界的景物。发明摄影术至今近两百年的历史,从黑白到彩色、彩色到黑白、黑白再到彩色....当前彩色摄影无论从胶片或数字影像,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水平的时代,但我们仍旧被传统的黑白影像深深地吸引着,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

  我的衷情一片,是黑白的独特影调和艺术的魅力打动着我。黑白影像可滤掉杂乱无章,简练画面内容,让视觉更集中、更准确。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范朝亮《光之魂》

蜂鸟网:作为1x.com的评委,肯定接到过大量的投稿作品,相比国内的摄影比赛国外在比赛制度和作品的选择上有哪些异同呢?

范朝亮(John Fan): 我们对作品的评价都带有主观色彩,但是比赛制度设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为影响。国内目前摄影爱好者的数目遥居世界之首,但是具有创意的作品却与摄影者的数目不成比例。相对于国际一流作品,往往缺乏创新。不计其数的摄影热点因为一哄而上产生不计其数互相重复的摄影。但是一件作品之所以成为一件作品,绝不是因为它是件可以在流水线上组装而成的完美工业制品,而是摄影者创意的结晶。摄影,尤其是风光摄影,不是大群体的艺术。只有孤独,才有创意。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胡亦鸣《破晓(Northern Sunrise)》

蜂鸟网:在风光摄影上,普通发烧友和专业摄影师有哪些区别?要从发烧友成为专业风光摄影师,有什么门槛?

胡亦鸣(云漫,Yiming Hu):我觉得我们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如果我们单看作品本身的话,职业风光摄影师的水平不一定就一定比业余爱好者高。不过职业风光摄影师有一个大部分业余爱者难以企及的优势,就是他们有更多的拍摄机会和更大的创作量。职业摄影师两个月的行程之满可能是多数普通业余爱好者很难想象的。不过我虽然忙碌,但从来没有觉得辛苦。相反,我非常满意这样充满挑战的人生。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刘宇《巅峰之上》

蜂鸟网:南极冰面近几年一直在融化,在扎营时您是如何选择扎营地点的?野外生存的这一星期您都经历了什么?会担心生命安危吗?

刘宇(阿刘,Victor Liu):南极冰面露营远没有想象的那么艰苦,应该说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挑战,我们当时遇到大暴风雪,所以露营点要选择在相对开阔,不会受山谷雪崩威胁的地方,但是暴风雪本身会让人产生压力,由于我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所以这些对我来讲也不是问题,应该说只要一切按照规则去完成,生命不会受到威胁。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徐梅《树梨花》

蜂鸟网:作为4Aperture中唯一的女性摄影师,相比男性摄影师在外出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优势吗?

徐梅(梦中画,Mei Xu):没有。风光拍摄需要很多体力,我不会有性别上的优势,但我有地域上的优势,我住在科罗拉多,落基山下,那里有非常多的拍摄题材。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张焰《风雪黄山》

蜂鸟网:作为计算机科学家是否会对器材和设备有更严格的标准?

张焰(珞珈山,Yan Zhang): 我对摄影器材和设备倒是没有很特别的要求。但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的人,我的确非常注重拍摄过程的精确性。从地点的确定,拍摄时机的掌握,到滤镜的使用等,我通常事先都会尽量做周密的考虑。不过,很多时候天气的突变往往很难预知,这时,平时的科学严谨的思维在拍摄现场的灵活应用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张志壮《Reine Sunrise》

蜂鸟网:您微博介绍写到”不为摄影,只为旅行“,那么摄影对于旅行来说只是附属品吗?如果不让您带相机去旅行OK吗?

张志壮(北京张子,Jonathan Zhang):这句话其实是当时写挪威南部游记时的一种自我调侃。挪威以阴雨天多而著名,风景无限,但公路的设计很不适合摄影,很多时候都是感叹着美景却没有地方停车拍摄,所以有些时候真的会觉得太以摄影为目的了甚至真的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所以我现在更希望能随遇而安,不那么去一味追求拍摄的结果,而是在拍摄的同时争取能更好地体会旅行各个方面的体验。当然,短时间之内我还不可能做到不带相机出去旅行,在旅行中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好的拍摄机会。

“环球奇镜 四光圈摄影展”摄影师专访
吴海辰《黄昏漫步》

蜂鸟网: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想要研究降噪方法,从而制作出自己的”Jeff流程“呢?

吴海辰(杰夫,Jeffrey Wu):野生动物摄影有它的独特性,大多数野生动物最好的拍摄时机,是日出日落前后的半个小时,所以拍摄环境总是非常暗;同行的好多摄影师,看了ISO1600拍的片子之后,就放弃了,说不拍了,反正这画质也不能接受。但是我还是舍不得,所以我拼命拍了许多高ISO高噪点片子,当时我的想法是总有一天,科技发达了会有一种软件,轻易的把这些噪点去除。几年过去了,我一直在国外各个论坛里面,专门寻找了一大堆关于噪点控制的文章和讨论,结合我自己拍片的经验,慢慢摸索、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个工作流程。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