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罗斌《药·物》作品简介: 神农尝百草而得知物之天性,分其为各品各部,《本草经》中,药有上、中、下品之分。《本草刚目》中,亦有草、木、虫、禽、鳞、人等16部之分。草木鱼虫渺小之躯自此以其特有物性对人竟产生了关乎性命存亡的重要效用,这与中华医理中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似乎是一种暗合。 现今,中医药这一饱含生命哲理的学科,似乎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我自小体弱,中药于我可谓熟悉,然而却从未留意观察。如今,当我仔细端详这些个虫草时,这个司空见惯的物品却向我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以影像的方式展示我的所见,并重新认识和思考我所见到的和自以为了解的事物。 备注:这组作品以湿版火棉胶工艺中的安布罗法制作完成。湿版摄影是摄影发明初期的一项成像技术,以玻璃为介质,以流淌的方式涂布火棉胶和酒精灯化合物涂层,而后浸泡于硝酸应中生成可以感光的卤化银,趁湿曝光显影成像。因其趁湿操作的独特方式而名为湿版。玻璃与银质感是影调细腻、独特流淌的涂布层使每一张作品纹理特殊、与众不同。个人以为这种影像的呈现方式能够更好的表达作者对被摄物体内容的感受。 评论: 石宝琇(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会长) 其实不论为何种事物、事件、人物,只要下功夫去表现,都能登大雅之堂。土丘拍好了,比拍好黄山更值得瞩目。其实不论摄影还是绘画、小说、电影……题材都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表现。因而,即使在庞杂、萎缩、丑陋的中草药里,也有摄影者展示才能和才华的“天地”!结果为何令人瞩目?归根结底只需一句话:重在表现。 海杰(著名策展人、影像批评家、专栏作家) 严格来说,罗斌这组《药-物》的作品,是杜塞尔多夫式的类型化语言,标本式精确呈现,正面拍摄,不偏不倚,但这套创作语言后来被托马斯-鲁夫和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及时摆脱,因为它正在陷入到工业化的流程和模型之中,同时跟这套语言所批判的对象——消费主义奇观——真假难辨,它们都像摆放在商品货架上等待出售。而罗斌摆脱了这种语境,他将其指向一个与自己生命经历有关的符号性载体——中药,通过摄影语言的把控与运用,回避了类型化冰冷的面孔,使得作品具有了某种“运动”的生命状态。 段煜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 罗斌拍摄的《药 物》中充满了对物的崇拜,而这种对物的迷恋,最终也让他选择了一种和物本身更为接近的摄影方式——湿版法摄影,而这种摄影本身就具有一种物化的美感。 章翔鸥(策展人、影像批评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漠视身边的日常事物,罗斌却用一种别致的观察方法去审视此前未曾仔细端详过的中药材,这里既有个人的体验,又有对寻常事物重新发现的惊喜。(作者:西安理工大学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