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五星村,巨大的椰树隐藏在日出前深蓝的夜空中。6点不到,一束橘黄色的灯光透过老屋的窗棂照到小院里,104岁的罗开明和105岁的吴关风,又开始了他们85载相伴岁月中新的一天。
虽然院子里早就通了自来水,老两口还是习惯打井水洗漱。聪明的鸡鸭们早已聚拢到灯光亮处,小声叫着等待吴阿婆喂食。罗阿公则背着手,慢慢踱到屋后,给一小片菜园浇水。这片大约三分地的菜园,供给了老两口的日常蔬菜。从播种到收获,罗阿公都是亲自动手,从不要别人帮忙。
这对百岁寿星在第四届全国百岁夫妻排行榜中,以209岁的总年龄名列第七。老两口育有两男两女,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全家算下来有128口人。
老两口几十年来的日常起居如同钟表一般精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在这个没有网络,语言不通,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晚上能听得到自己心跳的小渔村里,两天以后,我初来时的新鲜劲儿就全消失了。这对老夫妻不时絮叨的方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于是找了一个翻译。可有翻译在场,老人又不自然了。没办法,我把翻译撵走了,当了好长一阵子“聋子”和“哑巴”。在随后几乎一模一样的每一天里,我只能看,看着白发苍苍的他们,起床、打水、做饭、拾柴、浇地、在村子里转悠……或者并排坐在自家院子里的杨桃树下,不说话,只是那样安静地坐着。
他们和周围村民一样,习惯了只吃海里的小鱼和自己种的大米、蔬菜。阿婆煮什么,阿公就吃什么;每天晚饭时,阿公还喜欢小酌一杯。阿婆很喜欢说话,还很大声,生气了会对阿公吼,我甚至亲眼看到她打了阿公几下,但矛盾最终总是以阿公的沉默而很快化解。两人一起出去,只要过田垄或水沟,阿公总是不忘回身牵一下阿婆的手。
两人都喜欢摸牌九,但因为年纪大了,缺少玩伴,只能改为“观战”。晚饭后,他们偶尔会到大儿子家,打开电视看一会儿琼戏,这是近两年来他们的新爱好。每天晚上,阿公阿婆都要相互擦身。为了节约热水,他们会在一个盆子里洗脚。
罗阿公除了近年听力有些衰退外,身体非常健康,两年前还能挑几十斤的担子步行去六公里外的镇墟上卖菜; 如今不仅亲自下地种菜,还经常坐车去镇上买肉买鱼。吴阿婆耳不聋眼不花,虽然驼背,却丝毫不影响她做饭干活儿,而且还能穿针引线,连衣服都是自己缝补。
我忍不住通过请来的“翻译”陈世德问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足?罗阿公就给我讲1945年闹饥荒时的情景:那时村里饿死了好多人,自己心想着哪天能吃上一顿米饭和肉,这辈子就够了。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这个愿望也实现了,可惜年纪大了,吃不下太多了……吴阿婆在一旁说:“我们这辈子的愿望都实现了。如果将来孩子们不需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辛苦做工,能在家门口有工做、有饭吃,那就太好了!”
再过几天,当地政府帮阿公阿婆翻盖的新房就要落成了。他们俩每天都肩并肩坐在杨桃树下,充满期待地看着新房一天天长高。他们不时把混入沙子里的草根小心地捡出来,甚至午饭时也要轮流到工地看看。阿婆笑着告诉我:“春节后,我们就要搬进新房子了!”
宁舟浩
1975年出生于山东肥城,祖籍湖南省隆回县。艺术硕士。纪实摄影家。现居住于山东省济南市。
主要获奖:
2000年《我们的民工兄弟》入选中国青年世纪末生存状态摄影大赛
2003年《一个人的城市》获得《南方周末》“致敬!2003中国传媒” 致敬之“年度现场报道”提名
2006年《京剧的守望者》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组照铜奖
2006年《京剧的守望者》获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最高学院奖
著作: 2008年 《京剧守望者》
越是日常的,越是奇迹
孙京涛 /文
几年前,有一次与刘树勇教授一起讨论艺术的情感表达问题。树勇说,你注意了没有,那些能催人泪下的情感,作家通常是用最简省而质朴的语言,“压”着笔写的,越是感人至深的情感,越不需要“造势”。
诚哉斯言,摄影何尝不是!桑德《参加舞会途中的庄稼汉》、约翰•汤姆森《爬行者》、保罗•斯特兰德《家庭》、石内都《母亲的》、解海龙《希望工程》、袁东平《穷人》……这些震撼心灵的照片,有何铅华可言?
所以,请宁舟浩来拍摄《百年好合》这组照片时,我只提了一个要求:“去戏剧性”。
从舟浩的表情上,我仿佛看到他一下子坠入了“深渊”。在当下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报道类摄影要具有“视觉冲击力”,最为要紧的正是用匪夷所思的瞬间或角度,制造匪夷所思的戏剧性——“去戏剧性”,这照片怎么拍?
舟浩用的是最笨的办法——他住进了老人的家里。他要像前辈大师尤金•史密斯一样,既要“做一个积极介入的参与者,又要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百岁夫妻,同气连枝。风烛残年,生活如晴空静风下的大海,波澜不惊。生命如奔流的长河,大起大落的跌宕已然不在,尾闾的岁月是缓慢和平和。
没有错综跌宕的故事,有的只是相濡以沫的细节。
一个机敏的摄影家会高度关注细节,因为细节背后深刻的隐喻性往往是我们所要的主题。百岁夫妻一世情缘是多么难得的人间奇迹!
两个耳背的老人,为了听见对方说话,头对头睡;用同一个脚盆一起洗脚;一起在门口看光景;俩人出门时,阿公总是习惯地牵着阿婆的手……当我看到两个佝偻着腰身的老人手拉手静静眺望远方大海的照片时,眼泪差点儿流下来。
这些照片,不是诉诸眼睛的,而是直抵灵魂的。不是用来激动的,而是用来感动的。宁舟浩用这些对老人而言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给我们讲了一个细腻醇厚、柔软绵长的爱情故事……
语言不通、饮食不惯、水土不服、潮湿闷热、恶蚊横飞,年届不惑的舟浩用他该有的心志和毅力抗拒着这些令人崩溃的困难,在老人家前后住了十多天。没错,他就是用这种感同身受的方式从“深渊”里爬了出来。他放弃了长焦与广角,用中焦镜头“压”着自己的表现欲,诚恳而直接地呈现了拍摄对象。
舟浩最近几年总是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摄影行为和摄影理念,但愿这次拍摄的经验,能成为他作为一个摄影师自我拯救的宝贵部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