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摄影大家谈 > 正文

09平遥之6大印象

0 2009-09-22 17:38:58   蜂鸟网   作者:Mr.T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印象之一:冷

    2009年平遥国际大展到今日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结束了前两天冷风逼人的天气,今天气温回升,而在平遥古城的大街小巷,分布在古城中的各大展场忽然冷清下来,相比前两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汽车喇叭的嘈杂确实冷清了不少。贴在墙上的海报不是残破不全就是在地上脏兮兮的躺着,参加展览的商家也在忙于撤摊,连展区里卖牛肉的小贩也忽然不见了。平遥古城慢慢回到了往日宁静的状态中。虽然距离大展正式结束还有2天多的时间,但似乎人潮退却的时间更早。这就是第一个印象——今年平遥大展,人潮来的快,去的也快,无论参展方、商家还是观众,似乎都比往年少一些——不光游客们这么说,连平遥本地早点摊的师傅也这么说。

印象之二:高

    这个“高”,还可以解读成三个关键词:高端、权威、珍贵资料。高端自然不用说,正如之前所发文章中提到的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美国著名摄影师和策展人詹姆斯·杜利夫妇等高端人士再次如约而至今年的平遥摄影大展,而诸如世界著名非营利性摄影团体光圈基金会的莱斯利·马丁女士今年也来到了平遥。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性摄影知名组织有很多都出现在今年的平遥摄影大展上。

09平遥之6大印象
联系总裁 普雷基

    权威则体现在众多国内外摄影专家,各大画廊、众多知名策展人、众多艺术研究机构和院校也列席今年的大展,他们代表了当代国际摄影一般性标准的判断与价值取向,更代表了对于摄影过去的深度挖掘和未来的指导思想,学术氛围之浓不可小觑。最后一个关键词是珍贵资料。恰逢建国60周年前夕,一大批珍贵史料和艺术阶段性总结的资料和作品出现在本次平遥摄影大展上,如新华社选送的展览《中国共产党执政60周年》,加拿大驻华使馆和平遥组委会联合推出的《纪念白求恩逝世70周年摄影展览》更是展出了沙飞、吴印咸等中国老一辈战地摄影师的珍贵作品。由中国著名策展人杨小彦、顾铮、李媚联合为朱宪民、李晓斌、吕楠等中国著名摄影大师策展的《<醒>现代摄影的80年代》也在柴油机厂展区盛大开展,而《“四月影会”1979-1981文献》则将中国摄影史上具有时代性代表意义的“四月影会”代表作品进行回顾展览。另外《中国行为艺术摄影1990-今》和《观念摄影10年收藏展》则将中国的行为艺术和观念摄影从头梳理了一遍,颇具看头。以上三个关键词合而为“高”。

印象之三:新
   
    光圈基金会的策展确实让人感觉到“错愕”——有些摄影师并不使用照相机来处理作品,他们仅用放大机对相纸直接曝光,有的则用扫描仪扫描纯黑底片获得一些白色的坏点影像,而有一幅作品远观就是一张纯白的大纸,离近一看才发现上面有规律的分布着绒絮一样的东西。

09平遥之6大印象
光圈选送作品 一张大白纸?

    另外还有一名艺术家的作品就是从网上收集各种太阳的照片,然后冲印出来,组成自己的作品。可以说光圈基金会的策展,将以往我们从未归结到摄影术的创作手段划归到摄影的范围之内,对于什么是摄影甚至什么是摄影师,此举自然会引发一场新的论战和思考。

09平遥之6大印象
近观“大白纸”

    另外中国摄影师田太权将一种全新形式的摄影作品带到展场,名为《网络焦点》,这组作品我曾在北京见到过,简而言之就是每张作品都是一个像素化的话题人物,而这些像素化的马赛克全是由于该人有关的网页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形式。而摄影师托马斯·凯尔那的作品是用整卷整卷的胶片不严格的逐格拍摄一个空间,最后再用胶片本身的边框作为画面范围分割框架进行拼合组合,还原出一个有别于实体的扭曲的空间造像。

    实际上每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都会有一些新颖形式的作品出现,但近年这几个展览确实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对于摄影标准的是非曲直,当前国际上所展示的冰山一角就和我们传统上认知的标准大相径庭。到底这些是摄影标准的新兴苗头还是纯粹的为了新颖而新颖,结论还尚需时日来定。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