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人物评论】卢彦鹏:构筑诗意的栖居

0 2012-03-28 14:34:13   蜂鸟网   作者:练春海 [投稿]
本页查看全文

  第二个层面,难能可贵的是,艺术家通过这些表面上看似平凡的事物表达了大气磅礴的意象。艺术家的思索玄远而又超然物外,使得所有的实景原物只不过是他内心深处强大的观念折射而已。

【人物评论】卢彦鹏:构筑诗意的栖居
卢彦鹏作品

  卢彦鹏的作品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取舍有道。其作品格调的简约与概括直追南宋著名院体画家马远的“残山剩水”。艺术家似乎一开始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世俗的光色旨趣上(尽管这是摄影艺术的强项所在),因此对相机的功能几近不加选择,他在乎的只是他所选择的物像能否在最后的定影中催发出他所预设的斑斓。他专门配制了显影液,并精心控制显影的水温与时间,通过这些反复尝试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手法,使得作品中如记忆般蒙尘的物象——直指苍穹的干枯枝桠、水迹般的山形或纸片般单薄的白鹅——像太阳耀斑一样,在观者的脑海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平淡、腐朽化为神奇,物象的价值发生了升华,成为一种凝聚了历史价值的符号。艺术家的作品洗却铅华,却绽放了中国数千年艺术传统中沉淀下来的玄彩。那些用来盛赞马远的颂词,用来评价其作品也是十分妥帖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或“清古数笔而形神兼备。”

【人物评论】卢彦鹏:构筑诗意的栖居
卢彦鹏作品

  其次就是出现在彦鹏摄影作品中的形式价值。作品具有独特的空间自足性。这种自足性,第一可以解释为它是对一种历史记忆的追述性表达。记忆的“完成性”构成了作品的空间自足性,外人无法进入。它像是一个太虚幻境,即使你幻想自己进入其中了,其中的风、云、树、鸟也不会因此而有半点的变化。但同时它似乎又是可以进入的,因为任何一个个体切入其中,都不会遭受到思想上的“排异”。的确如此,因为这个空间中的一切其实是一个普世记忆(或普世观)的再现,没有个人的特征。比如,艺术家曾说,《石头的记忆》这组作品是他受孩子诞生一事的刺激而创作。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