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课堂】秦伟: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摄影师

0 2013-01-22 06:05:00   蜂鸟网   作者:娌娌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新闻摄影师:社会的眼睛

  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骤看是个双胞胎,其实二者经过长年的发展,各自有独立的深化及演变,这些内在的演变各自延伸独特的影像文体。尽管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都以聚焦在社会及人的生存情境上,但后者慢慢地脱离了时效性,转而流向了更富个人经验的探索或更具个性化方向发展。

  近年媒体生态的变迁,在全球化下的所谓自由经济正渗透着我们日常的每一个角落,推动我们走向一个急速变动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日常大众在生活信息上的阅读习惯。要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急速抓取信息,在这种氛围下,新闻图片似乎填补了文字讯息的部份空间。

  新闻摄影从属于大众传播,影像的作用是承载一定的信息,影像的话语模式建立在大众经验的机制当中,图像上应以准确利落的影像语言为最佳的表述手法,摄影记者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为务求对新闻事态的客观性,应尽量避免过多的个人情绪表达,图片的个性表现越少越好,切勿故意卖弄摄影技巧,因为读者需要是准确的新闻信息而不是摄影师的技艺表现。

  但话要说回来; 摄影记者自身的影像修养亦是提升新闻图片质素的关键,甚至亦是提升读者质素的水平。我们应有一个信念-----有高质素的报刊便有高质素的读者,两者是辩证互动的。而我们正处于影像信息爆发的年代,一张到位的图片每每胜于千言万语,摄影记者的个人修养不该只局限于摄影范围内,而更应在人文理念上作更广泛的思考,甚至是采访岗位上法律知识中的人文视野,比方说目前西方国家媒体工作者多关注的知情权与私隐权的平衡问题等。

  近年国内的情况很特别,新一辈的的摄影师都相继出现,他们都尝试以独特的影像话语表述自身的关注点,骤然看来有点青涩,正是这种青涩尤令我们更加珍惜。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深深体会着这种时代的变化所带来内质的改变。

  若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起点,王轶庶、严明、冯立...等,这批七十后出生的摄影师风格都走向成熟而很具个性的视觉落点; 王轶庶的『归程』是他近十年的作品,内容很丰富视野很广阔,恬淡中暗藏着一份旅人的苦涩及忧郁。冯立的作品直接而锐利,帶有戏谑式的手法很反映都我们时代粗野而失焦的一面,让我们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观照。严明的照片是摄影师内心和客观的一种发酵,人和物的感应,属于中国美学的范畴。我们不用考虑这是不是景观摄影,而应该走进他的作品,发现他最核心的东西。今天的中国那么复杂,摄影师如何通过中国人文素养去触摸这个时代,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摄影经历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已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在今天的大众生活当中,摄影又延伸成亲和而简单的日常活动。但影像世界汗牛充栋变幻万千,不同的拍摄手法产生不同的影像语言。甚么是好的照片?它的感染力在那里?我们怎样提升图像的阅读能力? 我们如何观察这个急速变动的时代? 我们怎样通过摄影去表述内在的世界?也许是时候我们该好好静心下来回味及静思了。

  临别,拥军兄叮嘱我介绍一些好的读物。我想,好书有很多,但多读了便很喧哗,有一本很有意思: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