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突围还是顺应时代 乱说少数人的“荷赛”

0 2014-02-21 05:58:00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荷赛”终究还是少数人的“荷赛”。

  任悦老师在她博客里歪批荷赛所用的那个标题就挺能说明问题——“有九万八千张照片没有获奖”,也就是说这九万八千张照片背后的作者又要等明年了。也许这些人里会有人满不在乎,但是我猜那来自132个国家的5754名摄影师里一定有人咬牙切齿、扼腕惋惜,因为这是“荷赛”,世界新闻摄影类的最高级别赛事,不同于朝阳区街道办组织的摄影比赛,业余参赛的投稿者们大多是抱着“搂草打兔子”的心态来玩的,投稿荷赛的摄影师基本都来自于专业机构最不济也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人才敢去凑这个热闹。这些人所组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影像圈的精英群体,他们的身份就决定了“荷赛”是一个精英的比赛。

 编辑评少数人的“荷赛”
  John Stanmeyer作品《信号》年度图片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
 

    相关阅读:第57届荷赛奖揭晓 三位中国摄影师获奖
 

  我们不应忘记的是“荷赛”的全称是“世界新闻摄影大赛”。新闻、报道摄影落入了精英的窠臼这在摄影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代是一个普遍现象,那时少数如玛格南、国家地理图片社这样的专业影像机构才有机会消耗大量的资金,装备最好的器材派自己的摄影师去世界各地进行专题摄影。但是随着摄影在民间的普及以及社交网络的风行,那种高高在上的精英摄影师的市场被无可奈何的蚕食掉。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之后主流的媒体竞相采用的是一张现场目击者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可以说摄影的充分民主化首先冲击的是摄影记者的在场感与时效性,而这本来是摄影记者安身立命之本,在有些“拍到比拍好更重要”的场合下摄影记者的阵线不得不退缩了。

 编辑评少数人的“荷赛”
  Philippe Lopez作品《台风海燕》: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


  但是这样说并不代表着我们不再需要摄影记者了,从空间上讲,在公众不容易接触的领域中依然是专业摄影记者的天下;从时间上说,需要长期跟踪拍摄的项目多数也得是专业人士才能完成。这样,环绕我们的影像场就出现了泾渭并不那么分明的两个并行世界:一方面是内容庞杂细碎来自公众的影像,它们从无数的细节入手诠释并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在影像获取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成本的专业摄影师作品。可以想见,后者在前者的不断追赶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生存压力。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影像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的是质量的提高。专业摄影师也就是所谓的精英群体,为了能把照片拍得更“好”要消耗更大的精力和耐力,而“荷赛”也正是这一群人的“俱乐部”,带着传统的精英意识,“荷赛”一直按照自我的内部逻辑运转着,从参赛者到评委都在做着让影像有所突破的努力,在成千上万的影像海洋中,“抓眼”成了一条生存的黄金法则,于是我们在往届的“荷赛”中总是躲不开那些惨烈的现实,还有那些让人不忍卒读的影像细节,抑或是完美到让人觉得无懈可击的画面,在“过目不忘”这一点上可以说荷赛真的做到了。这种旗帜鲜明的“荷赛Style”有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在这所谓的传统之下,从参赛者到评委不能说没有在寻找突破,本届“荷赛”奖公布以后就引起很多的讨论,其中一个声音就是“荷赛”变得不那么血腥暴力了。获得年度图片大奖的作品《信号》来自于美国摄影师John Stanmeyer,这张作品不同于以往那种让人瞬间坠入情境的照片,需要仔细了解背后的故事才能领悟它的内涵——John Stanmeyer用了7年的时间跟踪这些非洲移民群体,获奖的这张照片只是对于移民生存困境的一种很隐晦的表达。

 编辑评少数人的“荷赛”
  John Tlumacki作品《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突发新闻类单幅二等奖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