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展览作品介绍 Work Statements
安娜·艾伦斯坦 Anna Ehrenstein (德国)
《口红与美德的故事》/Tales of Lipstick and Virtue
摄影、录像、装置, 2017
Photography, Video and Installation, 2017
真实性一直是社会上广泛讨论的核心问题。伴随着新现象的出现,如虚假新闻、替代事实和即时在线控制的可能性,它继续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我们对真实存在或真实物体的定义以及我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往往会有所不同,尽管我们有着全球联系,但这往往符合文化和地理差异。这部多学科作品的摄影元素包括阿尔巴尼亚的肖像画和工作室外品牌仿制品和假冒奢侈品的具象赝品。它们是我们所说的模仿品、赝品或盗版品。在当代社会,假的定义是怎样的?人们与这些物体互动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可以根据它们的重要性来判断它们,或者模仿是否会将它们局限于一个肤浅的伪奢侈品世界?
“模仿”一词的字典定义;这是对珍贵材料的(劣质)伪造。考虑到仿制品可能是在同一家工厂、用同样的方法、用同样的材料生产的,只有标签决定了原件或复印件。在这种情况下,当只有一家公司或国家决定授权哪一个物体并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时,与未经授权的物体接触的行为是否会比与许可的物体接触的行为更真实,以取悦不太关心消费者的资本主义机器?
尼采写道:“几乎每个人的职业,甚至艺术家的职业,都是从虚伪开始的,从外部模仿,复制最有效的东西。“原创作品和模仿作品之间的界限总是不稳定的,甚至可能像自然和技巧的分离一样过时。
作为一名出生和成长于德国的阿尔巴尼亚裔年轻女性,对代表性和自我形象以及他们的文化差异的思考一直在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永远不会真正成为德国或阿尔巴尼亚社会的一部分,我发现我的声音处于观察者的元位置。特别是在阿尔巴尼亚的后共产主义背景下,视觉和性自决以及女性特质是否增强了全球年轻妇女的权能,这一问题在这一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共产主义者对“必要性”的呼吁和女权主义者对“自然性”的呼吁与人类对实验、自我表达和猜测的渴望形成对比。既然我们都是多方面影响的产物,是什么让我们和我们相关的对象变得真实?
安娜·埃伦斯坦从事跨学科艺术实践,强调研究和调解。她利用摄影、录像、装置或雕塑来反映高低文化及其社会经济和政治构成的交叉和差异。由于她自己的跨文化经历,在德国出生和长大的阿尔巴尼亚血统和遗产现实以及对与移民相关的视觉文化和流散性叙事的思考成为了她的主要关注点。她研究了摄影和媒体艺术,目前开始了渐进后的研究,同时在国际上展出,例如在巴黎的中央广场、洛杉矶的摄影月、佛罗伦萨的马兰戈尼基金会或阿尔勒的摄影会议。即将到来的个人表演包括参加瑞典的Landskrona Fotofesival和克罗地亚的organce Vida Festival,以及德国Lothringer Halle 13附近的团体表演和教育项目。在作为艺术调解员的实践中,她优先考虑与各种社会团体合作,例如作为第十届柏林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一部分,或者在柏林的青年艺术中心。
郭盈光 Guo Yingguang(中国)
《那个人是你吗?》/Is that you?
摄影、录像、手书文本,2018-进行中
Photography, video and handwriting on the walls 2018-On going
《顺从的幸福》系列中的相亲公园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之后,郭盈光快速地变成了公众的焦点,随之而来的,许多男人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艺术家。通过社交软件与这些陌生男人接触之后,“那个人是你吗?”是这些陌生男人都会问她的一个问题。同时,“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联系她?”等一系列问题也被艺术家提出。在全新的系列中,艺术家利用有限的碎片式信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试图去拼凑出这些陌生男人的“形象”。
郭盈光(b.1983)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曾经为China Daily,Globaltimes,Reuters等主流媒体担任摄影记者。于2016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摄影硕士学位,BROWNIE签约艺术家。她以多媒介创作手法,摄影为主并结合版画、手工书、影像、行为艺术等形式。作品曾获2017年获集美·阿尔勒-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以及发现奖提名并在2018年受官方邀请参加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廖逸君 Liao Yijun (中国)
《实验性关系》/Experimental Relationship
摄影, 2007-进行中
Photography, 2007-On going
作为女性,我曾经以为我只能爱上一个我崇拜的人,比我更加成熟,年纪稍大,一个保护者,一个良师益友。然后我遇见了我现在的男友,小我五岁的MORO。我理所当然的情侣关系彻底颠倒了。我变成了那个有更多权威和影响力的人。当我把这段新恋情告诉我一个男性朋友后,他说“你怎么可以像我们挑选女友一样选男友呢?!”我想他真是说到点子上了,这正是这段关系的重点,为什么不能呢?
然后我就开始认真思考起这段关系的意义,并且用照片做起了实验。在这系列照片中,我探索新的可能的关系形式。Moro 让我认识到,男女关系并不需要是那种固定模式。由于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任何两个人结合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关系。即使这种关系和我们一般习惯的男主女附的关系不同,也同样可以存在,并且有它的优势。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打破固有的模式,以达到新的平衡点。我在照片中也表达了我在男女恋爱关系中的挫折感,无法找心心相印的感觉,隔离感和疏离感。由于我的男友是日本人,而我是一个中国人,这组照片也描述了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
廖逸君出生/成长于上海,是一位现居布鲁克林的艺术家。她的摄影作品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其中包括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上海鲲鲤国际影廊,纽约阿拉里奥画廊、纽约JEN BEKMAN 画廊、台北非常庙画廊,首尔KIPS 摄影画廊,德国北方艺术展,平遥国际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节、丽水摄影节等。
至今赢得的奖项包括纽约艺术基金会奖金,纽约En Foco 新作品大奖,加拿大MAGENTA 出版社的Flash Forward 奖,伍德斯托克摄影中心的2009 当代摄影奖,JEN BEKMAN 画廊的2008HEY, HOT SHOT 奖等。她曾被2009 年纽约摄影节提名纽约摄影奖,入围意大利第十届ITS(国际人才支持)摄影奖。
她曾参加曼哈顿下城艺术协会艺术家工作室项目和纽约摄影俱乐部参与暗房工作室,纽约州伍德斯托克摄影中心项目做艺术家居住项目。廖逸君毕业于孟菲斯大学艺术摄影硕士学位。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