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解读安妮-莱博维茨:我没有两种生活,只有这一种

0 2012-05-23 05:37:00   蜂鸟网   作者:郑幼幼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概念式封面的想法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旧金山,空气中弥漫着骚动。随着社会“集体郁结”发泄口的摇滚乐如振聋发聩的天雷在美利坚上空滚滚而过,“美国60年代的社会动荡更像发生在全国每一个角落的数百次游击遭遇战,而不像一场由许多大规模战役组成的常规战争”。1967年,音乐杂志《滚石》在旧金山诞生。摇滚乐就如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集体宗教,《滚石》则是它的《圣经》,创始头十几年的《滚石》执着离经叛道的姿势,以音乐为媒介将目光投向政治与社会,把时代推向舆论的前线。

  ◆安妮的男友开车带她到《滚石》杂志社大门前,几乎是把她推进去,安妮就这样踏进了《滚石》的门槛。1970年,简·温纳去纽约对30岁的前“甲壳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做一个长篇访谈,这次访谈后来成为新闻史上人物采访的里程碑之作。安妮要求跟简·温纳一起去,这是她第一次碰到音乐巨星。拍摄非常成功,这张列侬的照片成为1971年1月21日《滚石》的封面。

解读安妮-莱博维茨:我没有两种生活,只有这一种
安妮·莱柏维茨

  ◆从70年代初开始,《滚石》更鲜明地关注政治与社会事件。1972年,安妮与《滚石》的专栏作者、“刚左”新闻(Gonzo Journalism)创始人汤普森(Hunter Thompson)一起报道了总统竞选,这场竞选演变成一场巨大的丑闻“水门事件”,汤普森帮助安妮学会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1974年尼克松的辞职是安妮与汤普森合作报道竞选事件的最后故事,“我是最后离开白宫的几位记者,尼克森走下红地毯上直升机,大家差不多都走了,我还在那里,我看见警卫在卷起红地毯,那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或有兴趣拍的照片。在那重要时刻所发生的事能看见很多东西。”安妮抓住了这个非常有意味的时刻。1974年,《滚石》9月12日的杂志刊载了安妮拍摄的这张充满暗示与故事的照片。安妮非同寻常的新闻感很快就赢得了亨特·汤普森的钦佩,“我从没想过可以这样拍,她充满能量,想象力,她有极佳的新闻感。”1973年,安妮成为《滚石》杂志的“特约摄影师”。

  ◆安妮在1975年随同“滚石”乐队拍摄其巡演,她拍摄了相当棒的照片,而其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是主唱米克身着浴袍在电梯里的那张,“巡演已近尾声,他未着陆,他仿佛还在空中,从另一个世界飞临,他是最美的存在,像一只蝴蝶,自空中而来”。这些照片让安妮与滚石建立了一生的友谊,并且毫无疑问地令她成为摇滚世界中的不可取代的首席摄影师。

  简·温纳是一位宽松的老板,他知道安妮非常有天赋,他给她空间,让她做所有的事,不断历练。让安妮自己想办法,从不告诉她要怎么做,让安妮的天赋滋养,发展。旧金山时期的安妮像一株自由蔓生的藤,她直觉敏锐,抓取精准,很快便成长为一位明星摄影师,她很早就知道跟什么都不一样的东西就会是好东西。1977年,《滚石》杂志将办公室移至纽约,在杂志的10周年专刊上刊载了安妮的作品专题,由鼎鼎大名的碧亚·费特勒设计。

  ◆1980年乔纳森·科特为《滚石》杂志做关于列侬的访谈时,列侬正准备复出,要推出他的新唱片《双重幻想》,封套上就是列侬拥吻小野洋子的照片。安妮最先的设想是让列侬与小野洋子裸身蜷卧于床上像唱片封套上那样拥吻,当安妮把她的主意说出来后列侬表示没问题,但小野洋子说她只同意把上衣脱了,安妮便说“那上衣也别脱吧”。最后安妮拍了一张裸身的列侬蜷曲身子紧紧拥吻妻子的照片,列侬说:“你精确地抓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这张照片拍摄后五个小时列侬被刺身亡。《滚石》以这张照片为封面,上面没有任何一句话,只有杂志的标记。这是一张如此震撼人心的影像,“成了那时代‘圣母送子圣像’般的存在”。

解读安妮-莱博维茨:我没有两种生活,只有这一种
安妮·莱柏维茨作品

  ◆安妮在为《滚石》杂志工作中逐渐意识到杂志需要怎样的照片,她在拍摄中逐渐抓住了概念式封面的想法,但她最有力的概念式影像却是为《时尚》《时尚芭莎》等时尚类杂志拍摄的。比较典型的作品有她拍摄的诗人苔丝•加拉赫、罗伯特•潘•沃伦、躺在玫瑰丛中的贝蒂•米勒、涂蓝了脸的“蓝调兄弟”、躺在装满牛奶的浴缸里的乌比•戈德堡、站在燃烧着的油桶前的帕蒂•史密斯等。身为摄影师并不能表现拍摄对象的本质,只能抓住小小的片断,为了体现拍摄对象特殊的状态、特定的阶段或特别有意思的某个特征,安妮常常借用道具,加进了一些引发联想的线索,这种想法有时真的非常简单甚至有点蠢,但当它呈现为影像时却又“该死的”棒。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