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解读安妮-莱博维茨:我没有两种生活,只有这一种

0 2012-05-23 05:37:00   蜂鸟网   作者:郑幼幼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故事性影像风格

  1981年,安妮接受复刊的《名利场》杂志的委托,在碧亚·费特勒的设计下为《名利场》拍摄创建杂志风格的人物肖像照片。1983年4月,从《滚石》杂志辞职的安妮成为新《名利场》第一个“首席摄影师”。碧亚在杂志、书籍的设计上,已经是业界传奇,她认识全纽约甚至全世界的顶尖摄影师和设计师。如果说亨特·汤普森是安妮的第一位导师,他教会了安妮如何去观察;那么碧亚就是她的第二位导师,她教会安妮不能浪费每一个拍摄机会,因为每次都有可能把作品拉到另一个层次,而这种态度是一位摄影家成长为摄影大师必须掌握的第一堂课。碧亚还要求安妮必须编辑自己的作品,一旦对作品形成准确而快速的评判,就意味着学到了很多东西,“那关系到光线、姿势,神态,关系到你想在照片上表达什么”,这是很多摄影家欠缺的,因为进步的前提是评判,能准确分析自己与他人作品的优劣,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

解读安妮-莱博维茨:我没有两种生活,只有这一种
安妮·莱柏维茨作品

  ◆安妮此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名人了,很多拒绝合作的名人一听是安妮掌镜都非常乐意地接受拍摄,安妮在《名利场》的巅峰之作是1991年刊登的封面“黛米•摩尔的全裸怀孕照”,这张照片成为媒体的爆炸事件,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关于女性的话题。这张照片令杂志的销量从80万份飙升到1000万份,成为最高纪录,黛米•摩尔也因此获得永远的名气。至此,安妮的两张最著名的封面都诞生了,2005年,刊载列侬照片的1981年1月22日《滚石》封面被美国杂志编辑协会授予四十年来最佳杂志封面。1991年8月刊载全裸出镜的黛米·摩尔的《名利场》封面位列第二。

  ◆为《名利场》拍摄的同时,安妮也接其他客户的拍摄项目。1987年至1992年,安妮接受美国运通公司的委托为第一次人像广告竞赛创作影像。安妮拍摄了103幅肖像,从研究拍摄对象以及他们的作品来了解他们,物色摄影地点,约见沟通,构思拍摄线索,直到正式拍摄,这一系列创作让安妮有机会深入实验并探索自己的人像拍摄构思,为驾驭以后的大型场景拍摄提供了丰富经验。1988年,安妮接受美国经典休闲时尚品牌GAP的委托为“Individuals of Style”广告竞赛创作肖像作品。这次的竞赛创作与运通公司的委托项目不同,给安妮开拓了新的视界。拍摄活动在工作室内完成,局促的空间限制使安妮意识到拍摄肖像不能简单地观察对象然后捕捉,而是需要与拍摄对象建立一种关系,通过交谈来控制拍摄情境,引导拍摄对象进入状态才能拍出好照片。这两个项目,安妮都赢得了CLIO国际广告设计竞赛大奖。

  ◆安妮年轻时就很着迷女摄影家芭芭拉·摩根为舞者玛莎·格拉汉姆拍摄的舞蹈照片,更着迷于两者长达60年的友谊。安妮仔细研究过她的作品,并且一直梦想像芭芭拉那样拍一段舞蹈。她在1990年夏天接受著名舞者巴雷什尼科夫的邀请,记录他与另一位著名舞者马克·摩里斯一起筹建的“白橡树舞蹈团”的舞蹈创作过程。之后出版了《白橡树舞蹈团: 1990-1991 美国巡演》一书。安妮在拍摄之后感叹,舞蹈无法真正被拍摄,也无法被摄录,这种艺术只存在于空气中,正如芭芭拉·摩根所说,拍摄目的是为了捕捉“最深奥最决定性的时刻”。舞者是摄影师永远的梦。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安妮形成一种成熟的故事性影像模式。她为《时尚》拍摄时装,她感觉时装就像雕塑的碎片,但当它们包裹在肉体之外时仿佛因此获得了生命,为了真实展现时装给人的感觉,让观赏者把兴趣点落在时装之上,安妮将它们置于电影一般的情境中,让它们成为人物以及或明或暗的叙事框架的璀璨部分,在影像呈现中经常将其他的元素与时装并置,事先设置细致的架构,把拍摄所涉的元素一一部署到位,并按情节线索预拍缩略照片,确保每个人物的位置合理,能在杂志上获得最佳视觉效果,这样的工作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配合。安妮对这类拍摄任务的驾驭已经跟导演非常接近,确实,越到后面,安妮的要求越来越“巨大”,“火、雨、车子、飞机、马戏团动物,她要什么都要得到”。这类拍摄在《名利场》杂志中则更多地表现为好莱坞明星的电影式故事影像。它们有时取自某部真实的影片,有时杂糅了几部影片的元素,有时是为拍摄虚构的脚本。越到后来拍摄任务越加依赖后期制作,有些人像就需要另找时间地点拍摄,通过数码技术叠加到最后的照片中。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