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书屋 电影 > 正文

米奇-爱泼斯坦“美国三部曲”之一:《城市》

0 2012-08-08 05:57:00   蜂鸟网   作者:郑幼幼译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前馆长、马萨诸塞州安杜佛的阿迪生美国艺术画廊现任主管亚当·温伯格说,爱泼斯坦是他认识的少数几个能把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严密地组织在单件作品中的摄影家之一。

  “就我看来,”亚当·温伯格说,“爱泼斯坦生长于那一代摄影家,他们既尊崇记录摄影的传统,同时又质疑记录摄影可能的形态,思考个人赋予的意义与语境意义对记录摄影的影响。他把玩照片所讲述的故事,但他的作品并非做作的操控。”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购买了《城市》系列中标志性的一张,从一块对着街道的脏兮兮的窗玻璃望出去,行人正经过帝国剧院突出的立面,画面是此刻富有意味的一瞥,前景窗玻璃上留着字迹剥落的涂鸦“Clean & Neat”(“干净整洁”)。

  爱泼斯坦说:“对我而言,现实比虚构更不能容忍。这本画册的虚构特质是神秘性在起作用……这些照片制造于一个后挪用、后数码的图像控制时代。图像看上去啥样便啥样的时代已经终结,现在两者的不同步完全名正言顺了。”

  扩展阅读:爱泼斯坦关于《城市》画册的文字(此系列拍摄于1995-1999年)

  这个系列是关于在纽约公共生活与私密生活如何聚合这一主题的。

  民众川流

  涌过城市。

  这是纽约的语言。

  ——乔治·奥本《无尽之数》(见注释)

  监督问题,以及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日益模糊的界线是城市构造的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我刚开始拍纽约——街道与公共空间对摄影师而言是名正言顺的摄猎对象,人们不但容许自己被摄猎并且也享受被摄猎。但到了90年代,我开始对摄影师如何在公共空间内进行拍摄产生怀疑:哪些允许被摄取哪些禁止,因为到了那时,人们对照相机(指的是我们的文明中出现的所有类似照相机的东西)的闯入变得敏感。

  纽约是个混乱且多层次的世界,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每个人以自己的家庭、朋友、社交关系构成小宇宙,作为他在这个混乱世界的避难所。纽约因此重建了亲密的内核和匿名的皮相。这一拍摄工作的核心是与两个迥异的世界相遇:让它们既分离又聚合。

  在它的最深处,是我对观察凡庸生活的持久的兴趣,并在其中找到方式去发现我能赋于它的机巧与嘲讽。我尤其对神话的意义,以及在拍摄时能发现日常生活具有一种神话般的特质而感到着迷。以这种方式,神话变成一种自己的语言,而神话般的存在则阐述了一幅图片中何谓简单又深刻的人们。

  纽约的神话不可能与它的现实脱离。这些照片是关于一个既真实又想象的纽约的。

  —米奇·爱泼斯坦

  注:乔治奥本,1969年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诗歌《无尽之数(Of Being Numerous)》为其代表作。

  资料来源:《摄影的智慧:当代摄影大师眼中的摄影艺术》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