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结合作品了解背后的摄影家。以《摄影大师:我们时代的经典摄影艺术家》(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年出版)为例,这本书可以从图片出发结合摄影家的评述来阅读。要想真正理解图片,必须了解图片背后的创作者,这其中阅读摄影家的评述(与访谈)是非常好的途径。摄影阅读过程中必须完成对摄影史上经典摄影家的了解环节,只有了解了摄影家才能真正解读其作品,知道某张图片的创作年代、环境、背景、意义,把图片置于拍摄对象、拍摄者、拍摄时空语境、观看者的多重关系中去理解。
《摄影:5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摄影大师》(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年出版)
第三个环节,即摄影议题,是对摄影家评述与访谈阅读的递进。到这个环节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照片是工艺与艺术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表达媒介与文化的结合。要了解摄影家与照片必须了解深刻影响摄影家的摄影议题。几乎每个摄影家都与某个或某些议题相关,这些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作品的文化性。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找一本像《摄影:5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摄影大师》(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年出版)之类的小册子来初步介入摄影议题。这本小册子从横向看把摄影家归入不同的摄影类别,从纵向看不同摄影类别里又包括了史上一些重要的摄影议题。阅读之后可以建立关于摄影议题的粗略印象,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关于不同摄影类别代表性摄影家的粗略印象。然后这些散布在全书框架中的摄影议题,已经使一条摄影史的大致脉络隐隐浮现出来。
接着第四个环节,我们可以进入一个较完整的关于史的阅读。以《摄影的精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年出版)为例,这本书用重点议题来统筹一部近两百年的摄影史。它不光是一部史,同时也涵盖了对于摄影议题非常精彩的论述,读起来趣味横生,通俗易懂。该书涵盖面很广,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而且无论述与论都非常当代,完全能够达到我们的阅读目标——从重点议题来把握摄影史。配合这本书,我觉得还必须阅读另外一些辅助的读物,如邱志杰的《摄影之后的摄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摄影之后的摄影—新教案》(是个教案框架,未出版,网上可以找到资料),王瑞芸的《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系列文章,美国专业策展人夏洛蒂‧柯顿(Charlotte Cotton)的《这就是当代摄影》(台湾大家出版社2011年出版)。
读史的质量在于能否对摄影议题有深入的看法,能否拎清摄影发展脉络,进而分析当代,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摄影这一个相比其他学科混乱无序得多的新领域,读史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去昧的唯一方法。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