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0 2013-12-05 05:16:00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蜂鸟网:能否谈一谈展览的名字“鸳鸯”是怎么来的吗?

  秦伟:原本我们搞这个展览定的方向是找一些比较创新、当代、前卫的作品,所以想定香港前卫摄影展,但是说起来,“前卫”这个字眼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有点过时。

  蜂鸟网:而且“前卫”似乎不应该自己说,应该外人对展览的评价。

  秦伟:自己说倒也没关系,反正就是想表达创新的意思嘛。后来我就想叫“鸳鸯”,“鸳鸯”是香港最草根的东西,它是一种饮料,把咖啡和奶茶混合在一起,这种东西别的地方没有只在香港有。咖啡来自非洲,奶茶来自南亚大陆,这两种饮料混合在一起,香港人给它起了个优雅的名字叫“鸳鸯”。它代表了香港文化的融合性,所以我们就用“鸳鸯”来代表我们这个展览的一种方向。你看我们的展览中不同的摄影师关注的议题和表现的手法都有不同的融合。你看梁誉聪的“闪”。他好像用景观摄影一样,有一种宏大的感觉。另外一方面也有一种行为艺术在里边,他是把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融合在摄影里边,但是他的摄影表达水平非常高、非常好;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梁誉聪作品《闪》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梁誉聪作品《闪》细节


      比如说我们去看刘智聪的“山水文明”,他用了一种“地景摄影”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摄影的脉络是从七十年代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但是刘智聪把一种东方的中国的人文精神放在里边,就是有“地景摄影”的脉络但是还有发展。我们不希望重复别人的语言,需要有新的手法和发展空间;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刘智聪展览现场


     比方说刘卫用一种古典主义的手法去拍一个故事出来,这个故事和她自己有关,和她个人生存有关。她作为一个在香港出生在香港受教育的,曾经受殖民地影文化影响的人,有一天她看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建筑,她就用这种场所,用一种好像用舞台布景的建构性摄影,所以她的影像语言表达她个人的经验暧昧性,很前卫的、很当代的。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刘卫展览现场

专访秦伟:鸳鸯体现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刘卫展览现场 


  蜂鸟网:你们的这个展览观众的反馈是怎样的?

  秦伟:非常有趣的是我们这趟在连州的这个展览观众来着不同的地方,中西方都有,他们的喜好和关注点非常不一样。西方观众喜欢刘智聪、刘卫的多一些;中国观众更喜欢看梁誉聪的《闪》和吴汉曦的《边界》。不同的文化背景喜欢看不同的展览说明我们展览的包容性是很强的,每个观众可以从自身文化经验出发去解读展览这是“鸳鸯”这个展览很独特的地方。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