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一个影像展览中提出“在水一方”这个概念有一定的风险,风险在于动用一些展览集群来回应一个至今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概念,有实证之嫌。我们在概念上,已从情感的讴歌与幻想的文学样本走到了大众媒介取消距离的大跨度现实之中,而这种早已写就的“远方”是否还难以抵达?
当然,大众文化发展到今天,让一切变得可见,成为所有人试图努力完成的实践,视觉文化也在尝试为文字所描述的空间进行定义,使其变换为一种视觉样式,为大众所看见,并进行各自经验之上的视觉再生产。
于是,我们有了新的问题,如果真的在“在水一方”与我们的视觉可能性之间寻找关系,该如何下手?是否有必要完全忠实于它的语境并做出回应?
我们不妨回望来源于《诗经》书写的“在水一方”的语境,会饶有兴味地发现,“水”较早地成为隔断性媒介,它假借文学飞跃,成为两种映照性空间(现实与他方)的分水岭。之前,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道分水岭具有不可逾越性,但可以遐想或隔空观望。随着虚拟世界的崛起,加之文学的想象对后来的视觉艺术事先提供了舞台基础,让书写者和阅读者都体验到一种理想的幻境和拟像之后,这道分水岭还会像以前我们经验所描绘的那样不可跨越吗?
空间实践:以“水”为媒介的“远方”
第二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以“在水一方”为题,这看上去似乎稀松平常,但它的第一届,则是以“一条大河”为题,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脉络走向。显而易见,它始终围绕以“水”为探讨对象的大语境,使“水”成为媒介和材料。而在对于这个媒介的解读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代艺术所着力靠近的社会议题来对此做出探讨。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去考察,相对于地处内陆的其他地方来说,西双版纳则如同在水一方。它属于地理意义上的遥远彼岸,承蒙现代交际网络,这里正在成为一个浪漫的去都市化标本,是都市化的内陆为数不多的可以照耀的镜子。在西双版纳,对于“水”的依赖与借用已经在这里的节庆和娱乐活动中仪式化。它处于澜沧江和湄公河这样跨流域的水系之中,本身衍生出对于“水”这种媒介的独特理解。每年的泼水节,水成为这里的叙事主体,它传递热情、友好、祝福、洗涤以及欢乐,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的紧张状态,进入因水而来的癫狂之中。同时,由于水对具有社会属性的服饰造型的冲刷与改变,使得泼水节的公共狂欢现场弥漫着一种身体半公开状态下的隐约而暧昧的气息。同样,水也进入西双版纳傣族日常的娱乐生活中,傣族人在面对来客敬酒之时,会端着酒杯,邀请来客一起用傣语高歌“多歌,水,水,水水水,水”,然后一饮而尽,这些傣语是喝酒时的吆喝声,大致相当于“干杯”之意,经过当地人戏仿音译之后,就变得有约定俗成之势。从这个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西双版纳,对于水的理解与转译已经成为这里日常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仪式。
对西双版纳以外的人来说,这些足以构成一种想象与召唤。现代旅游的狂潮,促使日常生活的此地变得令人烦扰,而他方或远方值得期待和遐想,所谓“在水一方”,从视觉意义上,首先分解了大众的日常庸扰,成为一种“优雅”的特权,它也暂时性地成为现实贫乏的精神委托之处。这使得很多地方变成了现代旅游者们的“类西双版纳”。在一些承载了“在水一方”梦想的地方(比如说丽江、大理、西藏、泸沽湖)相继被攻陷之后,西双版纳由于交通等原因,还依然具有看起来牢固的地缘优势。越是如此,会越激发旅游者的雄心和行动力,它把旅行者从日常辛苦哀怨的庸众中拉扯出来,进入弥漫着浪漫、出走、畅想、炫耀等甜蜜混合物的第二现实中去。现代旅游所倡导的对于他方的寻找,塑造了今天最具繁殖能力的寻宝奇观。旅行是一种情境治疗,但这种治疗导致另一种事关焦虑和孤独的衍生疾病的诞生,所以,旅行是一个疾病的延伸过程。它是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所说的“药”:“它在治愈的同时也加强了本身的疾病”。
在此次参展作品中,华伟成在路上抓取童话般的超现实的失真风景,他是为创作出门,但他必须通过旅行的方式,他取名为《尘末》,显然,他自己也是这“符号大军”里疗伤者中间的一个;黎明在三峡库区不停行走,他用库区今昔境况的对比构筑了一种荒芜的时间感;魏志杰采用617画幅对于所到江边遭遇的宏阔的人造残迹与瘢痕进行扫描,这些庞大的遗留物如同巨兽一样横亘于江边或江上,令人沮丧;丘依旧着力于他生长的南方珠三角,在瘴气肆虐和雾气弥漫之中,他切入了一个在沉疴缠身的窒息气息里又繁华生长的复杂而荒诞的境遇,同时也在迷雾笼罩的草木之中看到一种迷人而隐约的不安,这是一种悖论和矛盾的,但同时也是共存的现实;马力在《那海》中将濒临破碎的渔村与旅游大军矫情的微妙幻象进行重叠,那一刻似乎宣告了“在水一方”的荒诞性……
策展人最终要将这些作品放置在西双版纳的实地空间中展出,以此来探讨“水”这种媒介的意义,同时建立展览中的“西双版纳时间”。而作品本身所携带的疾病、问题与野心,是否会在这里引发基于视觉的文化间的对话?或者说,它是要提醒一次久远的对于文化地理空间的缅怀行动,还是一个对实地地理空间的暴力性接近的占有行为?
即便如此,“水”,此刻作为一种媒介,不仅具有空间意义,也是时间的拖延和阻击者。尽管我们隐约感觉到,现代旅游和空间实践极有可能是意图不是寻找“远方”,而是消灭“远方”,但“在水一方”在今天的空间坐标意义还远未结束。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