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访谈 > 正文

王庆松谈长江国际双年展 影像之乱一网打尽

0 2015-04-30 12:42:03   蜂鸟网   作者:王江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蜂鸟网:你们这次展期为何定为三个月?
    
    王庆松:我们更看重的是展览的时长,而不是所谓的开幕周,三个月我们预计会有几十万的学生过来,还有我们邀请的更多朋友,这是个好事,一个摄影节就要让人到现场来看以后再评价好与坏,需要让更多人参与现场。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蜂鸟网:恩,把展期拉长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但是这么长展期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展览据说你整个布展时间非常短?
    
    王庆松:是的,从装修墙面、布展到今天开展其实也就45天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都没有调整的时间,地下车库那个场地很晚才交给我,我都快疯掉了。所以有些人会反映自己作品在那个现场的光线不满意什么的,就是因为我没有时间仔细调整。但是其实这些东西也不是那么重要,你的作品不只是靠光线还是得有气场,有感兴趣的人自然会看到。这次评选入围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还真有位置特别偏的,但是一样会被评委发现。当然评奖这个事对我来说不重要,我作为策划人也不能参与评奖,但是后来没有办法展览太大了很多评委对艺术家不熟悉我就带着他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但仅限于他们需要解释的时候我说一下,我不会主动推荐什么人的作品很好,全凭评委自己去看。


    蜂鸟网:我在观展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作品的阐释都没有,有些甚至都没有名字,这也是刻意而为的吗?

    王庆松:我觉得不需要,我取消了所谓的研讨会,所谓的论坛,取消了专家见面会,这些都是扯淡,都不做就变简单了。只要是我邀请来的艺术家都很简单就放一个标签,有的艺术家特别要求放阐释,那我也尊重你,但是我认为只看作品就够了。
    
    蜂鸟网:我个人觉得当代影像这一块如果对语境背景不了解会造成一些阅读上的障碍。


    王庆松:不要过多地引导,因为当代艺术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这里的多元化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一直不想去引导观众去解释作品,因为那仅仅是我自己的观点,艺术家甚至会对我的观点持反对意见,所以不要把大家限定在框框里,想听到统一口径的想法是无聊的那样就像是口号了。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蜂鸟网:本次双年展中参展艺术家作品是怎样征稿的呢?


    王庆松:80-90%的作品都是他们通过微信发过来的。我就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个通知,几天以后几百人就开始不停地给我发作品,直接把我手机都搞死机了。后来又用了QQ号,我从没用过QQ,这对我是个不小的负担。其中最麻烦的是录像作品,因为那个要一点点的看。
    
    蜂鸟网:这么多作品你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决定谁去谁留?


    王庆松:很有名的艺术家我会放一些进来,但是要少。因为这些有名的人可能会引导一些年轻人的方向,或者给年轻人一些交流的机会。其他大部分我都希望找一些院校的学生,这样可以多多鼓励他们。至于一些中间层次的艺术家我就希望他们能尽量多做新作品过来,对那些特别年轻的人就没要求,只要你认为好的就给我,我觉得还行就放进去。

    蜂鸟网:在展出中你完全不去考虑作品的逻辑结构刻意使用一种“乱”的方式去布展吗?


    王庆松:就是要混乱的。不要分,就是不能是这是关于人体的,那是关于社会,这又是关于景观的,我们绝对不这样分。


    蜂鸟网:等于纯粹从视觉出发了,这种布展方式还挺任性的。


    王庆松:主要是让别人去感受,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全说得很清楚,让别人顺着你的思维看展览,这个很无聊。这样所谓的学术是相对假的,不开放的学术。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现场 


    蜂鸟网:以你这么多年从事当代艺术的经验来看,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王庆松:有思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前言上我写“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你吃葡萄不一定就是让你吐葡萄皮,这是基本的一种思维,就像一个东西表面讲是假的需要去了解背后的东西。这个思考在当代艺术或者当代摄影中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评价我的作品时就说是摆拍,但是摆拍是我作品中最弱最无聊最没意思的东西,我更多想让人看到现场的一种情境,他们把表皮的东西认为是我的特色,这时他们吐得葡萄皮就完全是错的了。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