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一曲忆中古

0 2015-05-29 06:55: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南音工尺谱属于唐代遗存,以“乂工六思一”五个简笔汉字,对应宫商角徵羽。南音传承人吴彦造老先生给“腾龙行”影友介绍说,曾经有学者拿着敦煌出土的文书上门来找他,请他帮忙辨认一个古文字。老先生接过来一看,这有什么可难,不就是工尺谱中一曲终了, 提示重奏一遍的字符。难倒古汉语学界的问题,换一个南音乐师就迎刃而解。南音的“中国音乐史活化石”地位名副其实。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五店市南音会馆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中小学生的南音表演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申遗成功后,各界对南音的保护意识日益加强。泉州的南音社团遍地开花,中小学也兴起了南音热。在东石南音社,我们欣赏到泉州市中小学南音爱好者表演的南音曲目《元宵十五》,经由良师的口传心授和中国式虎妈的严格督促,这些小苗将成为南音再创辉煌的的生力军。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南音篇
泉州海岸线
陈重夏作品 腾龙SP 24-70mm F/2.8

  在海峡另一侧,台湾音乐界也掀起南音热。本世纪初,台湾人林素梅和卓圣翔一改南音按曲填词的传统,将唐诗宋词代入南音中,根据每一首诗词的意境,以南音工尺谱为它们重新谱曲。大家耳熟能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已成为南音初学者的必经曲目。稍假时日,这一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必将老树发新花,与通俗音乐一较高低也未为可知。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