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施瀚涛:姜健、江融联展《时代的肖像》

0 2015-07-23 05:29:00   蜂鸟网   作者:施瀚涛   责编: [读者稿]
本页查看全文

  肖像的魅力正在于此,它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人物刻画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媒介,由描述着、被描述者和观赏者三方构成的肖像画面中承载着观看、欲望、社会和历史环境,政治和权力的交错等各种丰富的信息、思考和情感。而在中国当代的社会背景和摄影语境下,顾铮先生对肖像摄影也曾有过类似的阐述,他在《作为人性探索、社会透镜以及影像实验的肖像》一文中提到,“中国当代肖像摄影无法不与作为个体的人的觉醒这个时代问题迎面相向”。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因此,

  “这个人的个体化进程,除了给予人性(包括欲望)以极大的肯定、鼓励与承认之外,应该也为肖像摄影这一表现样式的发展开辟了空间与新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包括了摄影家们如何通过摄影来认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与分流,形塑新的社会身份,凝聚新的族群认同,揭示自我的多重面向等”。

  正是基于上述理论观点,我们可以从本次展览的两位摄影家的作品中读到一系列作为肖像摄影师的他们所具有的个体意识和社会关怀。

  姜健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第一位“有意识地以系列肖像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与记录样式展开探索”,“具有强烈的肖像意识”的摄影家。艺术家在1990年代前后的十多年里,访遍河南农村,为当地农民在他们自己的家中拍摄了一系列环境肖像,留下了一部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北方农民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服饰和家居”的庞大而丰富的视觉样本。姜健的《主人》系列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经典文本,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说《主人》系列是将十数年中国农村的剧烈变化浓缩在一个时间点上来加以集中呈现的话,《孤儿档案》的叙述方式则像是一个被故意拉长的时间过程。孩子的成长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总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但是艺术家从2004年起通过反复回访拍摄,将12位孤儿十年的生命过程视觉化,逼迫观众直面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成长现状。而配合每一位孩子的肖像一起展出的“河南省孤儿情况统计表”,以及每一位孩子的档案文字记录,又一再将观众拉出孤儿影像本身所营造的情绪,本来孩子的身份由父母而定义,但现在被冰冷的社会统计和管理档案所取代,由此进一步激发观众冷静思考个体生命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与身份的问题。

施瀚涛:姜健、江融联展《时代的肖像》
《筑城者》

  而到了《筑城者》系列中,姜健又采用了一种影像叠加的修辞方式。在此,叠加所指涉的当然首先是时间上,那是艺术家六年多创作过程的叠加;同时它又是内容上的,是“筑城者”群体和他们为之贡献的一个个建筑项目的叠加;但同时它更是意义上的叠加,是一种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劳动者所代表的劳动的价值与其所创造的劳动成果的叠加。这些在影像中模糊不清的,来自于农村的建筑工人和他们背井离乡在城市中所建造的项目只有一种劳动关系,却无消费关系;而建造这些建筑的劳动者又常常被这些建筑的消费者所忽视,甚至歧视;一种不合理的劳动关系和隐形的社会矛盾在照片中获得视觉化。在这个普遍追捧资本和奢侈生活的社会中,这些作品提示观众的是由资本所催生出的社会关系,和支撑那种奢侈生活的物质基础,以及在这些物质上所凝结的价值的本质。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