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施瀚涛:姜健、江融联展《时代的肖像》

0 2015-07-23 05:29:00   蜂鸟网   作者:施瀚涛   责编: [读者稿]
本页查看全文

  姜健在此展出的三个系列的作品都是花费多年时间持续关注被摄对象的结果;他的创作总是通过直接呈现一系列当代中国的社会现象,来邀请观众共同关注被摄群体,并试图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而从江融的作品来看,尽管他各个系列作品也都采用一种历时性的创作方式,但他在对画面的经营上,特别是在《我联合国人民》和《我土著人民》两个系列中,所采用的则是肖像创作上经典的用光和构图语言,同时也通过这些影像勾画出一个更为令人憧憬的美好世界。

施瀚涛:姜健、江融联展《时代的肖像》
《我土著人民》

  从2004年起的五六年时间里,江融拍摄了每天一起在联合国工作的同事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部族、不同传统和不同风俗的土著人群体。这些作品呈现出丰富而鲜艳的色彩,精致的细节,被摄者也都处于一种饱满的情绪之中。在《我联合国人民》的系列中有的画面还表现了亲人之间甜蜜的时刻,或者在日常工作或生活环境中的惬意瞬间。和姜健的“主人”、“孤儿”以及“筑城者”群体所不同的是,这些被摄者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他们的目光中透露着睿智、和善和坚毅等各种美德。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在联合国工作的人们都是为了人类和平和发展的事业才走到一起来的,他们都分享着一系列美好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在作品标题中所出现的“我”和“人民”等用词,更进一步点明了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彼此无间的交流。这样的一种美丽的画面所喻示的正是大多数人对未来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施瀚涛:姜健、江融联展《时代的肖像》
《我联合国人民》

  当然,对中国的观众而言,可能感觉更为亲切的还是江融的《我中国人民》系列。在2008至2011年间,江融踏上了追寻家族源头的旅程,在海外工作和生活多年的作者多次回国,跨越十多个省份,最终不但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江”姓发展的来龙去脉,同时,正如一次艺术家对笔者所说,这个寻找的过程本身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我相信那是一种情感上的收获,一种在找寻文化认同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