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人物志 > 正文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首部摄影随笔

0 2016-10-14 06:23:31   蜂鸟网   作者:王瑶 [读者稿]
本页查看全文

编者按:

  王瑶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家,在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20多年的时间里,拍摄了大量的优秀新闻作品,曾先后获得世界新闻摄影金奖、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等业界众多重要奖项。作者因为工作关系曾经到访过十多个国家,她将自己在这些国家拍摄的作品和感想结集出版了一本随笔集——《瞬间的触觉》。王瑶在书中记述拍摄过程中的感想,对照片的分析,以及她的摄影体会和观点。我们将该书的前言部分进行摘录,供广大摄影人学习参考。

  这本《瞬间的触觉》,是我《家园》系列摄影集的随笔汇结,共有十余篇。主要是讲述自己拍摄过程中的感想,对照片的分析,以及我的某些摄影体会和观点。

《瞬间的触觉》

  书中还附有一些照片,以做案例阐释。书名“瞬间的触觉”,是指拍摄者对客观物象的瞬间认知状态,而对特定性物象瞬间触觉的影像定格,我把它称为“特定性瞬间”,对此后文中有专门论述。由于书中有关摄影的看法和观点分散在各篇文章中,因此我想在前言里相对集中地谈几个问题。什么是摄影?摄影是摄影主体借助某种拍摄媒介,以影像定格的方式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状态的记录。摄影术自1839 年公诸于世以来,已有170 多年的历史了。有关的摄影史和摄影理论著作,林林总总。这些著述,列举了一些案例和人物,论述了摄影演变发展的沿革,分析了一些现象,总结了某些规律,提出许多理论,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和理解摄影和它的发展。这里,我想提出与摄影直接相关的三个问题作些论述:
 
1. 摄影记录什么;
2. 摄影记录的样式;
3. 摄影如何更好记录。
 
  这三个问题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如果说还有第四个问题的话,那就是影像的展示与传播。这也很重要。
 
  第一个问题既涉及所拍摄的客观物象状态,也关系到摄影主体的主观选择。就客观物象而言,有社会现象、人物、事件,也有自然景物,以及宏观和微观世界等等,这些决定摄影的分类;从主观选择来说,取决于拍摄者关注什么内容,聚焦哪些对象。面对一定的客观外在,也包括某种非客观的外在,记录什么,不记录什么,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反映。记录什么是一个主客观统一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从客观上来看,整个摄影史,都在反映它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科学技术方面,从摄影术公布之后,湿板、干板、小型照相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以及随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其他新媒介……科技的发展影响到摄影怎么样去记录物象。当然,也还有摄影艺术问题,其中不仅有观点的差异和论争,在实践中,也反映为某些现象风格流派的兴起和衰落。龙憙祖在《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代序”中说:“摄影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内奥米• 罗森布拉姆在《世界摄影史》中也说:“摄影,不仅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和艺术理念的结晶。”
 
  第三个问题与第一、第二个问题密切相关,甚至是密不可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其中既包含对规律的把握、手法的运用,体现为主题和内容的选择,风格的差异;也涉及技术的开发和工具的运用,同时扩展到影像的构成、编辑处理和呈现效果等。
 
  从摄影实践本身来说,处在一定阶段、条件和环境中的摄影人,要解决好第三个问题,关键有二:一是如何运用好记录工具、解决好记录的方式;二是成为一个怎样的摄影人,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审美意识来呈现这个现实的世界。前一个问题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后一个问题涉及摄影人的综合素养、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审美情怀,而这点常常容易被忽略。正如我在书中所引用的,阮义忠先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随着数码相机的普遍运用,摄影艺术里珍贵的人文精神开始稀落。我认为,理想信念和人文精神,这是摄影不能丢弃的灵魂。我们要用双手去呵护它,用这个灵魂之光照射我们的创作之路。

《瞬间的触觉》
以色列

  在《家园》的创作中,我用照片讲故事,我着意从文化的视角来观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中普通人的生存环境、文化呈现和价值追求,反映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真善美爱和人性的光辉。
 
  当今信息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催生出一些新的文化和气象,昭示着未来;同时,一些传统正在消亡,一些珍贵的人文现象正在被侵蚀,还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等,都需要摄影人进一步去关注。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同仁意识到这些问题中的深层危机,并通过影像记录了这些现象,表达了关切和忧虑。这些影像体现出强烈的价值准则和趋向——人文精神、悲悯情怀。
 
  下面,我想着重谈谈《家园》系列摄影集中遵循的创作理念和所运用的摄影手法,谈谈关于“瞬间的触觉”和“特定性瞬间”的问题。

《瞬间的触觉》

  摄影是瞬间的记录。正因为如此,柯特兹提出“精确的瞬间”,卡蒂埃• 布列松提出“决定性瞬间”,伊文• 璠提出“珍藏的瞬间”。其实,远在1934 年,中国摄影人沈新三就提出过类似的瞬间说,只不过没有卡蒂埃—布列松等系统。他曾说过这样一段精彩之语:“摄影贵在当机立断,不容迟疑而失去至美至妙之一刹那。盖当认清目的之后即应静待快门一拨机会之至。人有喜怒哀乐之表情,或紧张安闲之姿态;鸟则飞鸣回旋之一瞥;兽则咆哮跳跃之一瞬;舟方扬帆,车正疾驶;凡此种种,皆是一刹那之景象。此一刹那,时不我待,岂容犹豫?故摄者于此至佳至妙之情状发现之一刹那,必须运用其至敏捷之脑筋,断定为不可错之机会,乃迅下命令,指挥手腕之一拨,而佳构以成。”我在集中说,我达不到前辈们那样的高度,我只是努力去记录那些特定的影像——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物象,我把这个称为“特定性瞬间”。比如《家园•伊朗》中的“雪野上前行的女人”、《家园•俄罗斯》中的“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蜘蛛侠风筝”等。要记录下这种“特定性瞬间”,并非易事。这需要物象出现的机遇,需要你具有敏锐的瞬间触觉,在这个特定时间感受到它,用镜头锁住它,你的内心状态及主观认知与影像所呈现的意象高度契合;并且,你能用适合记录这种“特定性瞬间”影像的方法——独特的光线、结构和影调等,把你瞬间的触觉表达出来,把你期待的效果呈现出来,这个刹那,你的主观认知、感受、想象力与物象的意象状态完全融为一体,于是,“特定性瞬间”就这样产生了!
 
  拍摄最重要的是内容,如果仅从摄影的艺术手法来说,我所追求的“特定性瞬间”影像,大体上包含四方面特点:一是故事性画面;二是意象性内涵;三是纪实性风格;四是诗意化语汇。当然摄影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只要能与内容有机地契合、恰到好处地呈现,都会具有独特的价值。这同时也构成了摄影人的不同风格。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