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苏丹:从刘瑾的新作《裸眼者》说开去

0 2012-05-07 11:40:24   蜂鸟网   作者:苏丹 [投稿]
本页查看全文

  现在我们再谈谈眼镜,在人类器官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大多数器官都在开发和使用中得到了发展,但眼睛的进化呈现出的却是完全相反的途径。和劳动促进了手指的高度灵活,思考激励着大脑由平滑皱褶出了无数的沟回的情况相反,用眼的过度却导致了近视,而近视是一种视觉调节功能失调的表现,属于眼睛的退化的一种典型性反映。我想这是自然进化缓慢的规律性和人类求知欲望的迫切性之间矛盾的失衡所导致的结果。随着知识呈爆炸方式的增长,二者的矛盾实在难以调和,于是人类不得已求助于自身的觉悟和掌握的技术——光学原理和生理构造的完美结合。眼镜的发明源自十三世纪的欧洲,1289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出现了这种古怪和神奇的物件,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托玛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名叫斯皮那的人共同发明。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设计,它为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视力保健和广泛并快速获取知识之间矛盾的权宜之计。眼镜犹如一个外生的器官对人类越来越庞大的近视群体发挥着辅佐作用,架在器官之外的这个无机物品像是眼球的延长部分,帮助角膜和晶体组成的屈光系统捕捉着外界的光线。但对眼镜的过度依赖却引发了生理方面的一些明显的变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摘掉眼镜的熟人面目令人感到陌生,日常的解释归结为眼球的变形。但刘瑾的作品揭示的完全不只是这样一种物理性的变形,摘掉眼镜的裸眼神色中无疑透出了一丝的紧张和几分的迷茫。而那种在正常情况下流露出的深邃、聪慧、睿智甚至是邪恶、奸诈、诡异的神情却不见了踪影。

  物理方面的解释依然是心理学、社会学、类型学方面描述与诠释的基础,如果我们将戴眼镜者的眼球和镜片的结合称为这个群体的眼睛的话(实际上它们的结合体确实在行使着眼睛的功能),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被摘掉外在的和附加的眼镜之后的眼睛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眼睛的全部。这一点和服装与身体的关系有点类似,我们日常谈及的身体指涉的实际上是身体和服装的综合体。人们经常会根据场合(微观社会)变化来选择服装,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已经难以把服装和身体分开来看待。因此分离二者就会凸显出各自具备的本质,这就是许多艺术家(包括刘本人)喜欢采用自己裸露的身体来表达的原因。但眼镜的透明特性使得它和眼睛的关系之模糊性、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服装与身体的关系,这也就是当代摄影超视觉特征具有的特殊表现力所在之处。刘瑾的作品提醒我们必须承认眼睛的功能和意义都被分裂了的推断,但令我更加好奇的是:那些被刘瑾摘掉的附加在眼镜镜片之上的特质究竟是什么?

苏丹:从刘瑾的新作《裸眼者》说开去
戴眼镜的人— 王璜生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数字艺术输出, 109x89cm, 2012年

 

苏丹:从刘瑾的新作《裸眼者》说开去
戴眼镜的人— 王璜生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数字艺术输出, 109x89cm, 2012年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