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影史 > 正文

郑幼幼:让世界只余扮演——解读辛迪-舍曼

0 2012-07-05 06:01:00   蜂鸟网   作者:郑幼幼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二、被“图像消费”喂大的艺术家

  舍曼的工作室像一个庞大的道具仓库,有各种假发、服装、道具。她设置好人物,然后给自己化妆,戴上假发,穿上选定的服装,有时也装上假肢,唯妙唯肖地扮演成其他人。她身兼数职,既是导演、演员、模特,同时又是自己的摄影师。舍曼的成名作是黑白系列《无题电影剧照》(1977—1980)。

郑幼幼:让世界只余扮演——解读辛迪-舍曼

 

郑幼幼:让世界只余扮演——解读辛迪-舍曼

  创作《无题电影剧照》的时间很特殊,这之后差不多10年,也即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一场影响世界文化模式的大潮“视觉转向”,其实之前在20世纪初已经发生了一场哲学与文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奠定了语言文字在我们和世界多重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引导了现代主义,与之不同的是,“视觉转向”基于图像对文字的“颠覆”,使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处于图像的强力覆盖之下,建构了视觉文化主导下的后现代景观。

  舍曼是第一代被“图像消费”喂大的艺术家,她的作品是从图像消费长出的奇妙果实,其女性形象都取自大众消费的视觉原型,特别是当时占视觉消费主流的电影与电视。后现代人类被泛滥的视觉图像淹没,意识形态直接被视觉文化塑形。舍曼在作品中模仿那些视奸大众的视觉原型来揭示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性与视觉性,这种以视觉消费原型为创作模本的特性是“视觉转向”来临的及时预告,成为舍曼作品后现代先锋性的一大体现。

郑幼幼:让世界只余扮演——解读辛迪-舍曼

郑幼幼:让世界只余扮演——解读辛迪-舍曼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好莱坞大片、黑色电影以及欧洲艺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女性形象被舍曼挪用、重塑,揭示了大众传媒和男性视线对于女性形象潜移默化的塑造。这组作品激起了关于摄影表达与性别政治的热烈争议。从作品的开拓意义与广泛影响看,舍曼让摄影的重心偏移了摄影本身,全然不顾“优质印相”、“摄影本体语言”之类的血统DNA,让文化命题憯越影像媒介语言的地位。这种巨大的逆转是后现代主义摄影的另一特征。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