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书屋 电影 > 正文

寇德卡:吉普赛人与共产主义的“城堡”

0 2012-09-12 05:57:00   蜂鸟网   作者:般若兔   责编: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寇德卡:吉普赛人与共产主义的“城堡”
《吉普赛人》内页

  文艺界的“热闹”,实际上直接挑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这一方法1930年代肇始于苏联、后来被强调为社会主义国家文艺创作的唯一正确方法。昆德拉在小说《玩笑》(1967)中,将这一方法对文学的影响形容为人物“不皱眉头,只带笑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一出场,必须、而且也只能是笑容,因为敌人一天一天地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地好起来,社会主义人民即使想有什么不痛快,那也不可能嘛!你不笑,你就会有麻烦,“因为每一个人如果不表示出自己的日子过得挺美, 他就会立刻被人怀疑是对工人阶级的胜利不高兴, 或者是被怀疑为自私地沉溺于某种个人忧伤之中。”(昆德拉:《玩笑》)在这种背景下,寇大叔大拍社会主义改造失败的吉普赛人,日子过得一无所有,形同“贱民”——这当然是在呼应文艺界的“热闹”,是给社会主义抹黑,是对主流文艺思想的挑战,容易被“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

寇德卡:吉普赛人与共产主义的“城堡”
罗马尼亚,1968。摄影:约瑟夫·寇德卡(Joseph Koudelka/Magnum, courtesy Thames & Hudson)

  当时布拉格的文艺圈并不大,哈维尔的剧本演出时,旁听导演、演员和剧作者讨论并跑前跑后拍剧照的正是寇大叔;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专门写到女主角特雷莎拍了数百卷“布拉格之春”的照片,“有坦克、吓人的拳头、毁坏的房屋、被沾满鲜血的三色旗包裹着的尸体”,③ 这原型也是寇大叔。

寇德卡:吉普赛人与共产主义的“城堡”
《吉普赛人》内页

 

寇德卡:吉普赛人与共产主义的“城堡”
《吉普赛人》内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