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访谈】摄影师付羽眼中的罗伯特-弗兰克

0 2012-11-09 05:51:00   蜂鸟网   作者:姜纬   责编: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姜纬:早在《美国人》出版前,沃克·埃文斯就认定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和那些思路含混而又成功的多愁善感式的摄影迥然不同,他们两人的相似与区别是什么?

  付羽:《沃克·埃文斯体系》(Walker Evans & Company)这本画册在分析埃文斯各种样式时,几乎每一张埃文斯照片的后面,都会紧跟着一张弗兰克的照片。埃文斯想拍真正的美国,美国在当时有什么区别于欧洲的呢?他拍了建筑,那些美国风格的房屋,还有广告招贴,是冷静的、描述性的、得体的,他的照片没有道德倾向,既不美化,也不谴责;罗伯特·弗兰克也拍他那时的美国符号,比如黑人、点唱机、汽车尾翼、餐厅,也是客观的、描述性的,但会描述到表面之外、客观上存在的情绪倾向。埃文斯拍房屋,有正面、反面、侧面甚至里面,拍这些对象的表面特征,他的照片排列是种易读的说明;而罗伯特·弗兰克的照片排列是节奏,他画册或者展览里的次序,轻松到沉重,然后又是轻松。沃克·埃文斯不会拍奇怪的东西;罗伯特·弗兰克会拍些不对劲的东西。埃文斯照片的美学基础和观察方式更多体现在继承并发扬光大上;弗兰克沿袭了埃文斯冷静的观察和描述性这个基本特点,他在其他方面更具开创性。

  姜纬:罗伯特·弗兰克认为《美国人》“是一本很简洁的书,真的。”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它什么也没说,非政治化。这些照片里什么都没有。人们说它们充满了仇恨,我从未看到,从未感觉到过。我只是跑到街上找了一些有趣的人而已。好吧,我的确尽找极端了,但那是因为中不溜秋的东西令我乏味。”

  付羽:有些评论说《美国人》预见到了美国以后的情形,那些疏离、颓败、伤感,是反战、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性解放的先兆,我对此并不认同。摄影没有那么神秘。我之前说了,弗兰克仅仅是描述他看见的,他太有智慧了,太了解摄影了。当然,我也明白一个摄影师,不可能完全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氛围,但我会有意尽量去排除这种想法,有的人会强调这些,他们会说我不在美国,我看到的东西和弗兰克不同,所以我拍不出弗兰克那样的照片,他们以此作为不学习的理由。

  姜纬:你怎样看罗伯特·弗兰克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摄影?

  付羽:弗兰克重新回到摄影领域拍的照片,有些是他16毫米电影胶片画面的组合,有些是黑白的4×5宝丽来,扯开来一正一负,他用负片去印相。再后来,他拍了很多彩色宝丽来照片,还有用傻瓜相机拍的,那是他年纪大了,衰老的缘故。在北京时,有一天他说心里很难过,他的一个好朋友死了,说去拍些照片吧,就去了北海。其实他那些傻瓜相机拍的照片跟那个朋友没什么关系,他说以后看到这些照片,能想起朋友。我在纽约时,发现他如果觉得今天有什么要记得的,就会拍些照片。他的电影胶片组合或黑白宝丽来,有很多使用了文字,或把文字刻在底片上,那些方式也是他创立并成为经典样式影响后人的,那些照片当时看很具有实验性,今天觉得很普遍了,但确实是弗兰克带给我们的,他不断呈现摄影的可能性。即使他老了,他还是能保持高度的严谨,他看给我冲洗的19个胶卷小样时,谈笑风生,说起这个人或者那个人,这个地方,那件事情,似乎很松弛,但问到他具体的感觉,他马上说里面也许有一两张是可以的,这个可以的意思是能印进画册里。看看《内视》这本大画册,当年那么多底片,他就挑选出83张,眼光和判断力足够精准。看他所有的展览或者画册,反复出现的照片,几乎没有什么变动。弗兰克从年轻到现在一直有自知之明,他没有弱过,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