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批评家教你如何看影展 深度剖析《蜕变》

0 2013-11-22 06:26: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陈吉楠参展作品《禾声》
     讨论亮点:不论用什么工艺,要让人“信服”

批评家教你如何看展览 深度解剖《蜕变》

    策展人释藤:《禾声》是美院的一个研究生拍摄的,她叫陈吉楠,这组作品在“新锐展”评选曾经进入前30,我当时在那里当观察员,所以有些作品提前接触到了。我当时看到她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去拍摄这样的作品还是挺独特的一种表达,而且完成度也挺好,所以觉得她的作品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跟更多的人交流,或许还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出来。

    陈吉楠自述:我本科是摄影,研究生三年也是摄影,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学生来说的话,我们都对摄影史没有一个很正确和很完整的理解,直到我到上了研究生以后,接触到传统的古典工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它对摄影史,包括我对摄影的理解提供了另外一个完全很新的视角。作为一个实践者,其实我也有自己的顾虑。现在的圈子里很多人都在拍湿板,大家都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我觉得这是好事,大家都关注以后,湿版在技术或者表达上会有更好的讨论空间。但是我也有一个困惑,我作为创作者,我去用这种方法创作的时候,别人对我的作品会产生一种质疑,一看到你又用湿版或者其他工艺,很容易就产生一种反感和逆反的心理,这种感觉在也很正常,确实,你如果想要拍出让人信服的作品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作为我来说,我是比较单纯的,根据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想法,包括它的创作过程是  很符合我的状态才去拍。现在很大一部分人有炫技的成分在里面,没有关系,它肯定会有一个出路和方向。这是我的看法。

批评家教你如何看展览 深度解剖《蜕变》
陈吉楠自述

     姜纬点评:这个事情我说一下,我要说一下新锐评比的时候,其实你们都很清楚,到最后的时候出现了两组湿版的肖像,一个是黄东黎的,一个是邸晋军的,最终的结果是邸晋军的《青年》入选了。事后也有人问我,你们作为评委的话是不是考虑到邸晋军出现得比较早,我说这个根本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我们只看作品,晚和早根本没有关系。我记得毛老师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既生瑜,何生亮?20个人里面不可能两组是差不多的。我不管你这个工艺是古老,还是现代,还是当代,我要看你使用这个工艺的思想支撑,到底跟你要表达的东西是不是吻合?

    我在给邸晋军的评语当中也写了,他对有湿版自己的一个理解。比如他认为一百多年前摄影刚刚发明的时候,这些摄影的前辈回避摄影是一种人为的发明,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衍生的东西,去复制那个自然。我觉得邸晋军对湿版的理解,让我信服,他拍这个肖像是有他的思想,不是为了功利而 功利,所以我投他一票。包括陈吉楠,这次“伯奇杯”,她也得奖,我在评语里面也写“把植物和女性做一个比性,在我们中国至少可以远溯到楚辞”,这个工艺对摄影史来说已经是够古老了,因为摄影史才170多年,那你使用个工艺来做这个事情会牵涉到很多,还有一个就是你确实需要这种工艺。
 
    就像骆丹用湿版来拍,他就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就觉得他不是为湿版而湿版,他说湿版有一个问题,因为他在云南用一个面包车改装成移动暗房。大家都知道,湿版的不可预见性太多了。他拍的是宗教题材,每一张成功的东西都是上帝的荣光,一个神意,但是如果这张东西坏掉了也是上天不让它出来。我当时觉得他对于工艺的考量和主题是完全吻合的,这就是“信服”,我能信服他。有些为工艺而工艺,实际上对我们做评论的人来说是明白的,你到底是为了炫技,还是用这个工艺手段来表达内心的东 西?实际上是看得明白的。就像你说的一样,不管有多少人采用多少工艺,你站得住就是站得住,你站不住还是站不住,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矫健点评:我特别喜欢陈吉楠的作品,她能用湿版的技术,她撑得住是因为有这方面的美学修养,有美术的基础,视觉的表达能力,需要这样的技术,要这个技术呈现出来的图象,这是视觉上的需要,并不是要这个名称。很多古典东西的东西我很喜欢,也在做,有很多好玩的调色工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有被用得到这种技术造成了这样的一种视觉的式样,要是能控制得住才能拿来具体用。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