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0 2015-10-13 06:03: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孟秋之半祭祖魂,桂月赶坪吹芦笙”——赶坪,吹芦笙,唱大歌,是侗族的中秋传统,如今,在黔东南的小黄侗寨,这个传统节日愈发显得隆重了,因为一年一度的小黄中秋传歌节也将同期举行。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SP 35mm F/1.8 
侗族小歌手 拍摄:张赶生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SP 15-30mm F/2.8
小黄中秋传歌节 听歌的侗族女孩 拍摄:刘国庆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SP 15-30mm F/2.8
小黄中秋传歌节上的儿童大歌队 拍摄:张本

  2015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的队员们早在中秋前两日,就从各地奔赴贵州从江,一路上经历飞机高铁大巴的辗转周折。不过艰辛不易的旅途,往往对应着纯净的风景与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车窗外水气氤氲的梯田和如积木般拼搭的村落,是黔东南地区带给大家的第一眼惊艳。天籁般的侗族大歌就诞生在这片与世无争的乐土上,侗族人民从模拟蚕鸣鸟叫、风声溪流开始,最终形成一种一种众低独高,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合唱形式。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28-300mm F/3.5-6.3 
从江风景 拍摄:刘国庆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SP 35mm F/1.8 
高山上荡秋千的岜沙夫妇 拍摄:胡林庆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SP 15-30mm F/2.8
高华瑶寨 拍摄:刘国庆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SP 24-70 F/2.8
上山劳作的侗族老者 拍摄:林威宇

  大歌的起源,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西汉刘向记载的《越人歌》,作为古骆越一支的侗族,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将自然界的元素加入音乐中。到宋代,大歌已基本成形,陆游的《老学魇笔记》中就有关于“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唱歌的记载。明代人邝露在《赤雅》中形象地描写了侗族大歌演唱的场景:“……餐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SP 15-30mm F/2.8
侗族小歌手和游客 拍摄:武贵荣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口口相传的大歌,是侗族人传承本民族历史、情感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侗家人信奉“饭养身,歌养心”,唱歌,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切人、事、情感,都可以用歌声来表达。流传至今的几千首侗族大歌,按照演唱内容与场合,大致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拦路歌、踩堂歌、酒歌)、戏曲大歌;按照演唱者又可以分为男性大歌,女性大歌和儿童大歌。

  侗家人把大歌称为“嘎老”, “嘎”即歌,“老”有宏大和古老之意。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黄侗歌在侗乡中远近闻名,侗语称之为“嘎小黄”,即“小黄的歌”。我们这次要听的,就是“小黄的歌”。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