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0 2015-10-13 06:03: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原生文化中诞生的天籁和声
 
  传统的中国农村,在行政体制之外,另有一套维系地方秩序和伦理关系的宗族体系。在汉人聚集区,祠堂,是宗族内公共议事和举行集体活动的场所;在侗族聚居区,充当类似作用的场所是鼓楼,而且它的娱乐功效更为突出。人们常说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彩桥(风雨桥),可以说一个侗寨,无大歌则不欢,无彩桥则不灵,无鼓楼则不立。侗寨的鼓楼通常按族姓建造,一个族姓对应一座鼓楼。一个寨子里的族姓越多,鼓楼也就越多。鼓楼不能没有鼓,但这面鼓轻易不敲,遇到外敌入侵或者有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由族长敲响,召集合族之人。如今承平盛世,大鼓蒙尘,逢年过节,寨子里的男女老少聚集在鼓楼前的广场上唱大歌跳舞,所谓“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一年一度的小黄传歌节也将在这里举行。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SP 15-30mm F/2.8 

儿童歌队在鼓楼广场合影 拍摄:杨凯

   侗族大歌的发展进化史与鼓楼文化休戚相关。据清代雍正年间有关资料记载: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史料中提及的巨木,通常是杉木。侗族人相信万物有灵,他们不仅用大歌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也崇拜供奉自然界的各种神灵,其中就包括杉树崇拜。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SP 15-30mm F/2.8
砍下的杉木 拍摄:刘国庆

   黔东南温润潮湿的气候孕育了莽莽苍苍的杉树林,生活在这里的不少民族都敬畏森林,热爱树木,其中尤以苗族的岜沙部落为甚。岜沙人讲究“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树,死后就砍下它作为棺木,坟头不立风竖,只栽一棵树。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SP 45mm F/1.8
持枪的岜沙部落猎手 拍摄:李祖坚

  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侗族人也喜欢在孩子出生后为他们种一棵杉树,十八年后杉树成材,砍伐出售或建造新房,作为儿女婚嫁之用,这就是侗族著名的“十八年杉”。侗族鼓楼的美学灵感亦来自杉树。鼓楼建筑在模仿杉树形态的基础上揉合汉族密檐多层佛塔的造型,形成下大上小的楼塔形,远观如如巨杉擎天。侗家人延续唐代斗拱式和悬背梁式木质建筑技法,盖楼不用钉铆,全靠经验丰富的“掌墨师”点墨划线,以杉木凿榫衔接搭造而成。
 

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溪山里的侗族大歌
腾龙 28-300mm F/3.5-6.3
建筑精巧的侗寨 拍摄:黄河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恰好就有这么一个民族,在建筑与音乐上都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善于在繁复的结构中呈现和谐的韵律感。看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真的可以互相借鉴,互为灵感。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