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影像中的历史不过是有关“真实”的一种幻觉

0 2012-05-23 15:42:36   蜂鸟网   作者:刘树勇   责编: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在此前提下,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界定原则便发生了重要转换。一个基本的特性或者说指标就是,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之物。它是为这个世界增添的一种崭新的物体和样式。它尽管使用了现实世界的物质材料和参照之物,但它并不止于简单地呈现这个对象世界中的事物。按照塞尚的说法,现实世界只是为它提供一个“母题”,一个出发点。但艺术创作的“实现”过程,导致艺术品最终远离了现实世界,甚至远离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于是,最纯粹的艺术品成为一种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存在之物。因此,在现代艺术家看来,一件作品的创作,不再是为着呈现现实世界的某一事物,而是对于世界一般规律的视觉发现和表达,是一种纯粹的对作为一个“物”的艺术品自身的关注。我们通常将这种实验和关注,称作是对艺术的自律性或者是内在性的关注。这样,艺术作品就成为一个封闭独立的视觉系统,成为一个在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它不再引导受众去关注图像与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甚至也不再引领受众去关注图像与艺术家内心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它正是割断了这两种关系,从而引导受众进入对图像本身的单纯的关注。于是,所谓纯正的艺术,不再像一面镜子那样,映照出外部世界的各色事物,映照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变幻莫测。它变成了一扇窗子,打开它,你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在自为的独立世界。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尽管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起码找到了判断视觉艺术品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者说可能性,从而将艺术与非艺术化的图像区分开来,对图像的视觉判断进入了一个较为理性的阶段。这个观点,同样也可以作为我们看待艺术摄影作品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影像中的历史不过是有关“真实”的一种幻觉
 

  与此相反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纪实摄影或者新闻摄影的基本形态,却正在于它和现实世界的紧密无间的关联。它正是站在现实世界对面的一面镜子,冷酷、尖锐、纤毫毕露地映照出现实世界的真实模样。它永远处于这种与现实的对应和交叉关系当中。它的价值也正在于从现实世界的关切当中产生对应性的影像,然后将受众的眼光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观看,最终引向对现实世界那些事物的关注。它具有明确的指认性。一张纪实性的照片,正是对现实世界具体可感的某一具体事物的信任与视觉呈示。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