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影像观点】蔡萌:不见不散 照片的样子

0 2012-11-30 06:12:00   蜂鸟网   作者:蔡萌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影像观点】蔡萌:不见不散 照片的样子
美国海军阿拉巴马号爆炸

 

【影像观点】蔡萌:不见不散 照片的样子
晚熟的苹果,鲜花处放,2002年


  我们都知道,人们对摄影的最本能和原始动机来自凝固瞬间(时间)与表现(追求)细节(清晰);在此基础上,慢慢培养出一种建立在主观基础上的,冷静的、从容的、得体的、表述性观看;并且它基本符合摄影获得艺术身份过程中的重要人物、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第三任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1925—2007),在1964年策划的经典展览《摄影师之眼》(The Photogra-pher‘sEye)中总结的那5个结构性要素:

  1、物自体(The thing itself)——物本身、事件自身、内心真实、照片自己;

  2、细节(The detail)——物质细节、被拍物细节、照片细节;

  3、框取(The frame)对复杂事物的框取、框取画面、取景;

  4、时间(Time)——对时间流的截取、定格时间碎片、视觉瞬间、表现速度;

  5、趣味中心(Vantage point)——优视点、有利位置、视角选择。

  在西方,上述这些要素和视觉结构近乎构成了现代主义语境中,摄影作为艺术的核心价值和美学框架。几乎整个西方都在以此作为基础和标准来选择和衡量摄影家和艺术家们的摄影作品。或者说,是他们构成了无数美妙照片的审美基础,以及由此梳理出一个属于摄影的 “(有用的)核心传统”。至少,这五个参考元素“可以支持对任何一张照片的构成逻辑展开冷静的评判,它们同时也代表了各种风格的可能性,艺术家可以以此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意义上讲,萨考夫斯基的这篇文章连同展览,构成了一部关于摄影艺术的完美导论。萨考夫斯基曾在该文中指出:

  摄影师用两种方式学习:其一,像工人一样熟稔自己的工具和原料(材料);其次,从源源不断的其他照片中汲取经验。无论他关注的是商业还是艺术,他的传统观念总是基于那些曾在他的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摄影作品。

【影像观点】蔡萌:不见不散 照片的样子
查理斯·希勒,仙人掌与摄影师的灯,纽约,1931年


  这段话明确的指出摄影师学习和积累摄影认知的方式——媒材经验和视觉经验。我们都知道,如果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摄影对材料的依赖程度更大。而基于媒材的语言是摄影本体语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从摄影本体分析其“语言”就要将其分为两个维度:

  一、由图像(图式、影像)或画面所形成的语言——图像语言——一种摄影的图像语法(Pictorial Syntax);

  二、是建立在媒介、工艺、材料、技法基础上所形成的语言——媒材语言(中国摄影最最缺乏的一种摄影语言,也是我主要讨论的)——物理意义上的原作特殊性。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