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采访手记:向晚,一只啄木鸟在三影堂的庭院里闲闲踱步,阮义忠打石径上走过,衣襟当风,惊得那鸟扑棱了两下翅膀,待风过,又安稳地啄起食。似乎鸟也明白,这老者身上的王者之气,终归是没有侵略性的。这般意气风发的阮义忠,与我在其他场合见到的他有些不同,作为活动嘉宾的他总是挂着亲和的微笑,但那似乎也是一种客气的距离,我感觉他并不真正融入那些盛大的场合。此刻的他胸襟微张,施施然带一点快哉气,直到进入三影堂图书馆大家坐定下来,他的兴奋状态依旧保持着。这兴奋来自一下午的暗房教学,那里是他的绝对领域。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访谈进行的十分顺畅,老先生快人快语,半个小时把我们愉快地打发走,至于他,还要继续回到暗房,享受一个摄影劳作中的美好黄昏。
陈丹青说他是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他说,我只是专注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台北文艺圈正红火热闹之际,这个宜兰乡下来的青年挎着小巧的35mm相机,踽踽独行在台湾的乡野,拍下他心中最具诗意与温情的台湾民间。之后,他又以万丈雄心放眼国际,面向华人摄影圈系统介绍国际摄影大师和崭露头角的摄影新锐,继而又创办《摄影家》杂志,推进了一大批中国本土摄影家走入西方人的视野。他的著作及杂志传到大陆之后,影响了一代摄影人。如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大陆密集开展摄影教学工作的阮义忠说,以前摄影对我来说只是艺术而已,可是现在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我能够透过摄影传达做人做事的道理。下一步,我的计划是成立阮义忠人文摄影奖。
按理说,应该多谈谈老先生的作品,可是真人太有个性,绕开人物性灵来谈作品,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老先生就像一位稳稳操纵着人生之舵的老船长,胆识、魄力、行动力兼而有之,透着一点子并不掩饰的自负。我想,他是一个可以不受时代干扰,活出自己小世界的人物。
在上个世纪末阮义忠闷声做事,与大小圈子绝缘,也就避免了种种无谓的分心。他说:“我活在我一个人的世界里,全力以赴做事情,没有时间应酬,也没有时间去注意台北的文化圈怎么发展,因为文化圈永远在都市,所谓的精英人士完全引不起我的兴趣,我只对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感兴趣。”这两年老先生在大陆活跃度偏高,倒引来些许非议,我不想评论是非,只是觉得老天爷很公平,年轻时候避开的人生功课,老了一定给你找补回来。一顶“中国摄影教父”的冠冕,带给老先生江湖地位和关注度的同时,也带给他来自外界的更多质疑。
台湾学者郭力昕曾用“告别不了的'滥情主义'”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批判。我注意到其中有几个关键词,“乡愿”,“温情”、“耽溺的视觉趣味”、“农乡vs都市之善恶二分立”。这是一篇严肃深刻,充满理性与思辨光辉的评论文章,一气读完颇受启发。但是我又好奇,有多少读者会因为这篇文章,而将阮义忠的作品打入冷宫?应该,凤毛麟角吧。理论批评和大众的审美及情感需求,终究是两码事。前者高屋建瓴,站在思想先锋的高度进行深层反思与批判,作者的“责之切”,亦是某种程度上的“爱之深”,若是人云亦云,说明作者对评论对象压根没有提起兴趣。我赞赏这篇文章提供的观看角度及思想深度,但是直觉里我又坚信,阮义忠的作品并非只有“肤浅的温情”和“耽溺的审美趣味”这么简单,须知民众从来都不是容易糊弄的,没有内涵支撑的图式,很快会被大众厌倦并抛弃。如今三、四十过去了,阮义忠的作品并未秋扇见捐。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