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0 2013-04-28 05:54:00   蜂鸟网   作者:刘树勇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三、纪实摄影,乃是创造一种与现实平行的影像语言现实

  当我们从受众的角度,或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姜健这样三个纪实摄影的文本时,我们会相信和看重那些影像当中指认的有关河南一地人文生态的种种现实,我们会确信,正是摄影家秉持的这种纪实摄影特有的冷峻、客观的社会观察的姿态,才让我们通过这样的影像感受到那些重要的现实信息。但是,当我们确认并解析《场景》、《主人》或者《孤儿档案》三个影像文本的基本语言构成形态时,我们就会发现,摄影家并不仅仅将这样的影像语言作为工具或者手段来使用,在更多的时候,这套独特的风格化的影像语言本身即成为了目的。更为准确地说,这套影像语言本身并不完全如我们过去想象的那样始终被动地服务于对象“内容”的表达,语言本身的活力和固执自为的能量常常会凌驾于它所面对的对象之上,从而为我们重构一个崭新的语言的现实景观。看起来这就像一个阴谋,但这个阴谋确实发生了,只不过我们因长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洗礼,我们早已习惯的那种“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关系的粗糙而简单的艺术观念,却常常让我们忽略掉这一重要事实。正是这一点,在更深的层面上会让我们对纪实摄影所纪之“实”产生怀疑。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姜健摄影作品《场景》


  语言学以及符号学的研究,已经在诸多方面证实了文学作品以及影像的现实呈现并不就是真实地呈现一个我们经验中的现实,而是再造重构了一个新的现实。在这个向度上,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的相关研究与阐释已经很多了。我们不妨略去这样一个高度理论化的表述,仅仅从国内摄影师熟悉的影像实践的经验操作层面,从观察姜健这三个影像文本从发生到完善的整个过程,来看看这一纪实性影像语言系统是如何过滤掉诸多现实信息,而最终在现实之上重构了一个崭新的影像现实。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姜健作品《主人》


  当姜健企图选择一个主题进入影像拍摄之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混乱嘈杂、变动无序的现实世界。这个现实世界存在着,在没有被关注和言说之前,它处于一个无意义的空洞的状态。正如当年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罗布-格里耶说的那样:“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未来小说的道路》)当艺术家企图观察和把握这样一个无序流变的对象世界时,他的动机并不是针对他所面对的现实世界,而是基于一种急于理解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位置、作用和再造自己的意识。用约翰·伯格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不单纯注视一件东西,我们总是在审度物我之间的关系”(《观看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对象世界的初始出发点,就已经与对象世界无关,而只与拍摄者自己的内心企图有关。

  但任何摄影家站在这个出发点上,他都会有一种无从入手的焦虑与惶恐,因为这个对象世界没有秩序,所有事物都处于一种绵延不断和变动不拘的状态。它们相互交错、相互作用,无法通过影像来条理清晰地予以呈现与言说。在到达理性的认识高度之前,我们关于现实的理解更多地是一种混乱的直觉和移情式的想象,在想象当中我们感受到一系列假想的本质和虚幻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制造出一个更实体、更直观的世界,以代替现有这种充满心理的、社会的、功能的、意义的世界”(罗布-格里耶语)。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