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0 2013-04-28 05:54:00   蜂鸟网   作者:刘树勇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按照我们的惯性理解,这个过程似乎颠倒了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事实正是如此。德国艺术史学家奥古斯特·施马尔佐夫在上个世纪初就谈到,艺术的创造其实就是一种“形式的创作”,而将现实诸般事物纳入这个纪实摄影的语言逻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人与自然实现分离的过程”。1912年,康定斯基在他著名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亦表达过相似的观点:“对于我来说,艺术的领域愈来愈和自然的领域相分离。”正是这个分离的努力,人在自然现实面前确认了自己的智慧、力量与位置,人在他的创造之物当中实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姜健作品《主人》


  而对于摄影家来说,最现实亦是最重要的,乃是借助于纪实摄影的语言规则,通过这些形式统一整饬的合乎纪实内在规律性的影像,来达成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把握,以最终赋予他所关注的现实以秩序。这就是说,“他并不反映现实,而是制作出一个新的现实。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看到他自己站在一个任务面前,穿过一个未被理解的、混乱的、现实的多样性以达到未知界;通过纯粹的艺术语言去寻找到秩序、意义与完整性,使它凸显出来并为人们感知到。”(德国现代艺术理论家瓦尔特·赫斯语)

  因此,任何纪实影像的采集过程,都是一个在现实之上发生的,或者说在语言层面上发生的赋予被言说对象以秩序的过程。影像呈示的逻辑已经成为一个视觉语言的逻辑,而不再是现实的逻辑。这个过程的结果,包括我们通过画册、展览所能够看到的文本,就是一个被摄影家的知识经验重新构成的一个崭新的物化的现实。那些影像中的场景,那些画面上的“主人”,那些处身黑暗背景中的孤儿们,除了那些描述性的文字约略可以透露出他们的一些身份和运命的信息之外,他们都已经不再是现实中的场景和人物。作为一个摄影家,重要的已不是他看到的现实事物,重要的是他如何观看,依循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观看。他在影像当中展示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作为一个摄影家对现实事物本质的认识与理解。正如塞尚说的那样:“人们无需再现自然,而是代表着自然。”现实中的诸般事物被摄影家从现实当中挑剔出来解放出来,按照纪实摄影的语言逻辑重构成为一个新的视觉客体,而不再是一个自然的客体。同样,现实世界混乱无序的关系,在影像文本当中最终转换成为一个充满秩序的、影像语汇之间和谐完美的视觉关系。这种秩序在姜健的三个影像文本的每一幅照片当中显现出来,在整个画册、展览的编排结构当中显现出来。当我们从这些文本当中观看那些图片时,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一个纷乱多样充满变化的河南一地农村人家的现实境况了。它被影像语言的呈示与纪实摄影的逻辑结构描述成为一个形式严整的意义化的平面,一个借助于现实场景事物,却最终与现实场景事物失去紧密关联的新的影像语言的现实。也就是说,从主题的选择设定,到图片的展览出版,纪实摄影的语言逻辑延伸入姜健的影像实践的整个过程当中,最后导致的结果却不再指向现实,而是影像自身成为一个新的现实,一个被塞尚称做“与自然现实平行存在”着的语言的现实!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姜健摄影作品《场景》


  当然,这样的理解不独限于关于纪实摄影的理解。任何人类的艺术创造都是一种崭新的语言建构。关于姜健这三个文本的粗疏分析,意思也在于说明:关于纪实摄影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评价,更多地来源于我们的道德想象和期许,而并不是那些影像本身指认的现实。可见,有关纪实影像与现实的这种关联我们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将它看得过高了。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