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大师作品 > 评论 > 正文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0 2013-04-28 05:54:00   蜂鸟网   作者:刘树勇   责编: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如果这样一个影像语言的现实并不指向现实本身,那么,它作为一个纪实摄影文本的价值又当如何被评价呢?一方面,通过影像语言建构起来的这个与现实平行存在的视觉客体,显然是摄影师的创造力的产物,是人类从现象世界当中进行理性抽象活动的结果。它不仅在对现实对象的观照与抽绎过程当中充分显现出人的智慧与本质力量,同时也为我们经验着的这个有机纷乱的现实世界给出了一个冷静而理性的秩序。这个秩序化的文本,正是我们理解这个现象世界的切入点,否则我们面对这个无序的世界之时将会无从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引用德国美学家W. 沃林格尔1908年的著作《抽象与移情》一书中的观点,那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纷乱复杂、变幻不定的世界时,我们会有一种茫然无所适从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我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寻求解释与安定的内在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有时会以一种将自己沉潜到外物之中的移情方式——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从现实世界当中来玩味自身。但更重要的方式,则是要“将外在世界的单个事物从其变化无常的虚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来,并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恒。通过这种方式,它们便在现实的流逝中寻找到了安息之所”。这个抽象的形式及作用,在纪实摄影的实践当中,最重要的表现,即这个纪实摄影的语言逻辑对现象世界的过滤与抽绎过程。正是这套语言逻辑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必需的知识经验,让他摆脱了处于三维空间及一维时间延宕过程中的现实事物那种偶然性和纷乱杂陈的无序状态,最后将他的观察与认识聚合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的二维平面化的视觉实体。当我们观看读解这样一个语言化的视觉实体时,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现象世界那些有机生动却变化无常的东西,“而是必然律和合规律性,观赏者在这种必然律和合规律性当中,随着他的生命关联而获得心灵的慰藉”。

语言的形上建构与纪实摄影的视觉逻辑
摄影师姜健


  约翰·伯格说得好:“所有的影像都是人为的。”他还说:“影像乃是重造或复制的景观。”当我们确认姜健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影像文本乃是三个并不指认现实事物,而是按照纪实摄影自身的内在逻辑重构而成的与现实平行存在的视觉语言实体时,这并不是在贬低这些作品的价值与意义。相反,正是依靠着这样一个崭新的影像语言重构的现实,使那些在我们的现实经验当中熟视无睹的现实事物陌生化、可视化了。它们以一种现实所没有的样式和切近姿态直逼我们的眼前,引发我们关注的欲望。试想,我们何时注视过那些河南寻常平民人家的厅堂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什么时候反复地打量过那些籍籍无名的平头百姓并了解他们的身世?我们总是与日常经验中的“现实”擦肩而过。只有当这些现实事物经由影像语言的抚摩、挑剔、抽绎,按着影像语言逻辑的重新组合,才会让我们驻足观看仔细打量,我们才会发现那些平常生命的生动细节。

  这正是影像语言之功。尽管我企图从影像语言形态的视角对姜健先生的三个文本作出尽可能详细的解读,但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其实仍然悬而未解。比如,有关纪实摄影的语言特征,尽管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批评家努力地作出过一些描述,但完整的富有说服力的解释仍然付之阙如。又比如,“纪实摄影”作为一个泊来的译词,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如何廓清它的意涵边界,它与“纪实性的”摄影区别何在?在这些问题尚未明晰之前,此处所作的这些讨论就有某种假定的嫌疑。好在这些问题我倒有一些理解和说法,限于版面,此处不论,不妨将来找个机会再作另说。

                                                             刘树勇 2007年8月7日于山东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